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1-2期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23年第1-2期共刊文60篇。其中,2023年第1期共刊发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方言微观问题研究、明清小说与戏曲研究、京津冀文学研究、文艺学前沿:“事件”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西方古典学研究、地方文献研究、学术名家研究、书序与书评。2023年第2期共刊发31篇文章。内容涉及词汇与辞书研究、古代文献研究、古代诗文研究、古代文论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记忆理论与文学实践研究、书序与书评。欢迎转发扩散!


目  录  

2023年 第1期

方言微观问题研究

1 畿辅故地乡村通名“头”的语法化 / 李云龙

13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阴声韵读鼻尾韵的现象 / 原慧艳

23 论“劈腿”的词义发展及其词汇化 / 付开平 匡鹏飞

34 山西晋方言“走”概念域常用词的共时与历时研究 / 郭艳花 白云

明清小说与戏曲研究

44 论《金瓶梅》的告密书写 / 史小军  欧阳娉

56 理解杜丽娘:为了反抗还是为了实现 / 徐大军

68 在中国“底色”与他者视野之间——戴尔·里斯·黑尔斯的《〈拍案惊奇〉考评》研究 / 董首一

79 论《金瓶梅》中的佛教活动与明代佛教世俗信仰 / 张国培

86 从小说到说唱:新见民国《金瓶梅》鼓词探赜 / 孙越

京津冀文学研究

95 梁斌与新世纪剧社抗战文艺活动梳考 / 刘卫东

104 “演大戏”运动:晋察冀戏剧的错位“提高” / 郑恩兵  梁晓晓

113 再造典型、法制变革与革命改造的绞缠——评剧《杨三姐告状》诠论 / 高强

125 地理带上的微型“史记”——论《北纬四十度》的非虚构写作 / 吴金梅 谢丽萍

133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史事述略 / 杨伟

141 选本编撰与丛书出版:新时代河北现当代小说经典化的本土策略 / 李沛霖

文艺学前沿:“事件”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151 “事件”思想的解构性与保守性 / 刘阳

163 论音乐的“事件性” / 王雪松

173 本雅明艺术事件论的可复制姿态 / 李云

182 论数字游戏的事件性 / 张璐

西方古典学研究

192 柏拉图的《斐德若》与俄耳甫斯主义 / 吴雅凌

202 希罗多德的荷马阐释 / 张培均

214 重返柏拉图式哲学比喻的准备 / 娄林

地方文献研究

223 纪钜维年谱 / 刘青松

235 胡缵宗《唐雅》的编选旨归 / 王雪枝

学术名家研究

243 向熹先生和汉语史研究 / 俞理明

书序与书评

252 再读西北地区两部重要方言学著作 / 张振兴

258 一种特殊结构的汉语复合词研究——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序 / 苏宝荣

260 理解何为情感,明确人文何为——评谭光辉教授《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 王辉 马雅

264 统合儒道,约之以“三”——论王蒙《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的文化构想 / 邓芳宁


2023年 第2期


词汇与辞书研究

1 一种二值变体义项形态 / 王东海 李家琦

18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的同实异名外语译词变化研究 / 冯海霞

25 从合用音节到休闲场馆:“咖”的本土化历程 / 杨彬 张谊生

34 新世纪党媒“类成语”考察 / 崔新颖

古代文献研究

43 《字统》钩沉补遗 / 王虎 牛天志

54 陆德明《经典释文》的编纂思想 / 钱荣贵

62 《文选》李注征引《毛诗》违例纠谬 / 赵棚鸽

72 宋代《诗经》学“兴”的嬗递与新变 / 孙玉安

83 《全元文》遗文十一篇考释 / 邵丽光

古代诗文研究

91 《学记》对孔子教学思想的系统阐释 / 王齐洲

99 隋代辞赋论略 / 姜子龙

107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再考——一种“绘事”而非“事物”的视角 / 武晓红

古代文论研究

117 《古诗十九首》中的气氛空间与悲态审美 / 张晶 马晨

129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美学思想论衡 / 杨天奇

138 孔子“诗可以兴”发微 / 刘澍声

146 治化还是词章?——试论《文心雕龙·原道》对《易》学表述的重构 / 颜婧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155 论《李秀成之死》与《忠王李秀成》的异同——兼及历史剧的现实性 / 王学振

168 “元叙述”与“话语权威”的建构、超出和偏离——以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为中心 / 孙桂荣 韩晓婷

177 莫言小说的“历史”魅惑与“生命”狂恣——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中心 / 王再兴 慕婷

190 新南方写作的发生与形塑 / 刘洪霞

198 众声喧哗里叩问现代人生存境遇——从《废都》到《暂坐》 / 金永清

记忆理论与文学实践研究

205 文化记忆理论关联中的文学文本及其作用方式 / 冯亚琳

214 《托马斯·杰斐逊自传》中的开国记忆研究 / 杨俊建

224 记忆与现实的迭奏——埃尔诺《悠悠岁月》中的“物” / 王艳秋

232 白洋淀诗群的文化记忆策略与形象建构 / 景立鹏 高玉敏

书序与书评

245 因雅斯贝斯结缘——《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序 / 黄藿

248 一部探讨保罗·利科诗学的力作——评刘欣《事件的诗学:保罗·利科的“事件”概念》  / 邢建昌

252 文学史书写的版图重构——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 史新玉 胡景敏

256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办刊十五年回顾 / 崔志远

260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创刊十五年回顾活动综述 / 孟新东 刘亮

264 烟火生活与“创造的真实”——《灶王传奇》暨李浩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 / 冯跃华



提  要  

 畿辅故地乡村通名“头”的语法化

李云龙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由“头”形成的村名“×头”在清畿辅故地内大量存在,其中×多为表示方位、地形、园场、建筑、机构等的体词性成分,“头”为名词后缀,“×头”用以标定空间区域范畴的地点域。“头”的语法化起点为汉代的“上头”,演变为词缀后具有语言库藏的显赫特征。标定空间区域范畴中地点域的“×头”具有原型性。“上头”提供的语境支持和以“最显眼”“最重要”为特征的“头”的绝对方位属性,使其区别于“边、面、端”等近义词,单独演变为村名后缀。

关键词: 头  语法化  后缀  地点域  显赫特征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阴声韵读鼻尾韵的现象

原慧艳    晋中学院

摘  要:晋城盆地位于山西东南部,与河南省接壤。晋城盆地方言具有丰富的阴声韵读鼻尾韵现象。从音变性质看,可以分为系统性音变和例外性音变;从所涉韵摄看,除果摄外,其他六个阴声韵摄均有涉及。通过分析发现,这一特殊语音现象的形成既有音系内部格局的影响,也有语音发音机制的影响;既有声母的原因,也有韵母的原因。

  关键词:晋城盆地  晋语  阴声韵  鼻尾韵  成因分析

 论“劈腿”的词义发展及其词汇化

付开平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匡鹏飞    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  要:劈腿”一词作为流行语引起学界关注是在2005年以后,已有学者和辞书予以关注。经过考察,“劈腿1”是由动宾短语“劈+腿”词汇化而来,清代已完成词汇化。在“劈腿1”成词的基础上,“劈腿2”是由“劈腿1”隐喻而产生,“劈腿3”是由“劈腿1”经转喻而出现。

  关键词:劈腿  词汇化  凸显观  隐喻  转喻 

 山西晋方言“走”概念域常用词的共时与历时研究

郭艳花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白   云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要山西晋方言“走”概念域常用词有二十余个,除“走、跑”之外的方言词,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据共时表现与历时考察,可以看出山西晋方言“走”概念域常用词基本上继承了宋元以后的特征。语音特征具有很强的保守性,概念意义受到北方官话及周边强势方言的影响。这种常用词音义变化的不平衡性再一次印证山西晋方言与官话非同步发展。

  关键词:  山西晋方言  “走”概念域  常用词  共时表现  历时演变

 论《金瓶梅》的告密书写

史小军   欧阳娉

暨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金瓶梅》全书出现49处关于告密活动的描写,兼具文学与文化双重意蕴。具体而微的告密书写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不同阶层的牟利与生存模式,进一步还原了当时政治倾轧与利益斗争下上行下效的告密风气与持续恶化的社会生态,以尖锐犀利的笔触真实书写了晚明世风、物欲与人情,以反讽与暴露叙事深刻彰显了《金瓶梅》的劝善主旨。告密活动与书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聚焦人性欲望与权力诉求,制造出诸多矛盾冲突,直接推动了惠莲之死、金莲被逐、经济被杀等关键情节的发生,在叙述方式、叙述语言和审美意蕴方面也具有开拓意义。

  关键词《金瓶梅》  告密  文学效能  文学意义

 理解杜丽娘:为了反抗还是为了实现

徐大军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杜丽娘在梦幻情、鬼魂情、俗世情三段情缘中,贯穿的不是情的反抗,而是情的实现。杜丽娘的入梦、成鬼和还魂,都是为了实现她当初为人时的春情渴望—得成佳配、不负青春。她所经历的三段情缘,在人物行动目标和剧作主题表达上,并非传统而言的“以情抗理”,而是展示了杜丽娘为实现春情渴望的至情行动。杜丽娘在实现春情渴望过程中关于崇情、崇理的言行表现,既寓含了汤显祖关于情理关系(倡人欲而达天理)的思想认识,又承续了同时代戏曲抒发至情力量、探讨情理关系的表现策略。

  关键词三段情缘  至情实现  情理关系  表现策略

 在中国“底色”与他者视野之间

 ——戴尔·里斯·黑尔斯的《〈拍案惊奇〉考评》研究

董首一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 要1969年,戴尔·里斯·黑尔斯提交的学位论文《〈拍案惊奇〉考评》是英语世界《拍案惊奇》研究的首部博士论文。该文由“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凌濛初和《拍案惊奇》”“作为拟话本的《拍案惊奇》故事”“故事材料与主题”“《拍案惊奇》中的修辞和说讲”“一些不同的人物类型”“家庭领域”“男性与女性形象”和“走向中国小说理论”九部分构成。整体上看,该研究具有较浓厚的中国“底色”,但黑尔斯的文化身份决定了该研究不可避免的他者视野。在研究中黑尔斯运用文本细读法,同时结合西方相关文学理论,对作品的人物、主题、叙事等进行研究,且较早以“世界文学”的眼光来对《拍案惊奇》的故事特色进行审视,使中国文学特色在他者视野中“敞开”。

  关键词:英语世界  戴尔·里斯·黑尔斯  《〈拍案惊奇〉考评》

 论《金瓶梅》中的佛教活动与明代佛教世俗信仰

张国培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金瓶梅》叙事中包含诸多佛教活动,主要包括宣卷和诵经舍经两个方面,西门府女眷、清河县女僧是这些佛教活动的主体。宣卷全部由吴月娘组织,是吴月娘宗教信仰的表现。诵经舍经主要是超度死者、祈福生者,在祈福生者方面,女性表现得更为执着。《金瓶梅》中的佛教活动展现了明代佛教民间信仰的普遍特征。

  关键词《金瓶梅》  宣卷  佛经  佛教活动  世俗信仰

 从小说到说唱:新见民国《金瓶梅》鼓词探赜

孙   越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孽姻缘》是一部改编自小说《金瓶梅》的民国鼓词,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相关目录存在著录简略、含混的现象。该鼓词可能最初由文人编创,后被书局石印刊行。作为一部改编作品,《孽姻缘》对小说《金瓶梅》的内容有所取舍。鼓词艺术形式,书局商业需求和商业活动,民国上海书场演出情况都影响《孽姻缘》的改编。在民国上海石印书业衰落的时代背景下,该鼓词编订特点呈现仓促性与商业性并存的情况。《孽姻缘》对研究民国时期《金瓶梅》传播、刊印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金瓶梅》  鼓词  改编  说唱

 梁斌与新世纪剧社抗战文艺活动梳考

刘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新世纪剧社成立于抗日战火燃烧之中。梁斌1938年至1942年为新世纪剧社社长。五年时间里,新世纪剧社在冀中演戏、出版刊物、培养文艺人才、参加战斗,功勋显著。梁斌与新世纪剧社的演出、生活状况,可以作为抗战期间冀中文艺的典范之一。梁斌的作品,是剧社演出的常备剧目。从保留下的一些间接资料,能看出梁斌是如何在剧本中体现启蒙观念,影响农村观众的。

  关键词梁斌  新世纪剧社  抗战文艺

 “演大戏”运动:晋察冀戏剧的错位“提高”

郑恩兵 梁晓晓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摘 要由于表现形式简陋和陈旧、戏剧人才短缺、群众接受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制约,早期的晋察冀戏剧面临着“提高”的困境。“演大戏”运动作为文艺工作者破解“提高”困境的文艺尝试,实质为文艺工作者从主观出发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戏剧革新运动,因游离了现实环境和群众实际需要,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在愈演愈烈的批判声音中逐渐隐退。这场错位“提高”的戏剧运动的“失败”,充分证明了只有以抗战主体人民群众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服务主体和创作主体,才能真正提高文艺表现力、创作力和服务力。

  关键词:晋察冀  “演大戏”运动  错位  “提高”

 再造典型、法制变革与革命改造的绞缠

 ——评剧《杨三姐告状》诠论

高   强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 要成兆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再造了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典型,强化了戏剧的艺术效力。杨三姐告状案件的戏剧化叙写,既折射出现代法律制度转型的新变面影,也表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深刻妨碍着人们对现代法律意识的领会践行。新中国成立后,《杨三姐告状》中表现因果报应、鬼魂迷信和淫乱杀戮的情节,被改编者大胆删削,针对原剧的“清官情结”,改编者们却在维护“历史真实”与张扬革命斗争性之间左支右绌。《杨三姐告状》的革命化戏改遭遇,显现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改造路径与困境。

  关键词《杨三姐告状》  真人真事  再造典型  法制变革  戏曲改造

 地理带上的微型“史记”

 ——论《北纬四十度》的非虚构写作

吴金梅   谢丽萍

大连大学文学院

摘 要《北纬四十度》以历史为线索,讲述了北纬四十度这一地理人文空间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语言理趣幽默,思考客观冷静,作品融合“历史真实”与“人文精神”,兼具学理与情采风貌。数十年间,作者反复、细致、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史书阅读与思考追问,进一步发掘和呈现“北纬四十度”地理空间的丰富历史人文内涵,尝试以非虚构写作探求地理、历史、人文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启书写的新视角与新范式。

  关键词《北纬四十度》  地理空间  非虚构写作  历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史事述略

杨伟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周扬主持“文科统编教材”,对当时及80年代高校文科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文科统编教材”的一种,由唐弢负责编写,经过了搜集资料、撰写教材提纲、讨论提纲、分工编写等环节,但当时并未出版该教材。周扬从编写思想、章节设置、编写要求以及具体的现代文学史问题方面,指导《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关键一环,但也具有时代局限性。

  关键词“文科统编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  周扬  唐弢

 选本编撰与丛书出版:新时代河北现当代小说经典化的本土策略

李沛霖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河北现当代小说创作历史悠久,才人辈出,佳作纷呈。其发展成为文学“经典”的过程,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新时代以来,拥有经典化权力话语和阐释力量的河北省委宣传部、作协、文联、高校、出版社等为提升“文学冀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采取了编撰“选本”、出版“丛书”的经典化策略,让河北作家所创作出的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获得更多的阐释与推介空间,使河北小说创作呈现出既有“高原”又显“高峰”的生态图景。

  关键词河北现当代小说  经典化  选本  丛书

“事件”思想的解构性与保守性

刘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 要:“事件”思想的主流展开为解构性,当它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时,阿特里奇等学者对文学事件的解构性阐释,提供了代表性标本。以点带面的考察表明,事件的解构性主要体现为三点:对时间性始源盲点的有效消除;对超越常规的独异力量的积极吸收;对主体性伦理范式的他异性重构。但事件思想在解构性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保守性,也主要体现为三点:若干思想并非首创,而已不同程度地在传统思想中有其植根;解构性阐释对客观性的观念化让步态度及其折返性思维方式,有残余和复苏总体性的倾向;在他异性伦理的转换中,弱化了伦理主体的情感维度。完整认识事件思想的解构性与保守性,有助于示范西方文论研究所应有的辩证立场。

  关键词:事件  解构性 保守性

 论音乐的“事件性”

王雪松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摘 要以巴迪欧、德勒兹、福柯、伊格尔顿等为代表的学者将事件哲学深入阐释于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学领域,引起了学界的不小波澜,自此,事件哲学则逐步成为审视世界的新的理论工具。众多学者也曾试图将“事件”融入其他学理范畴,以阿多诺、德诺拉为代表的学者首次将“事件”意义引入了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并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然而在历时性的研究中,“音乐+事件”的理论发育并不十分充分,音乐“事件性”的理论观照也鲜有学者深入涉及。在“音乐事件”的提出和阐释中,音乐的发生则与事件理论存在着广泛的交集,以“事件”为视角重新审视音乐发生的过去、此刻和未来,将赋予音乐全新的生命观。通过对音乐与“事件”的解析和比较,音乐的“事件性”则凸显为时间性(运动性)、在场性(此刻性)、独性(溢出性)、虚性(不在场性)和延续性五个方面,并由此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事件性  音乐事件  生命观  审美性  

 本雅明艺术事件论的可复制姿态

李云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摘 要:本雅明论述的可引用姿态主要指的是现代戏剧事件中的姿态。可复制姿态主要指的是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事件的姿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事件大都呈现为“复数”的状态。“复数”状态和可复制姿态并不是导致灵韵消逝的原因,艺术的原初事性无法被复制才是导致灵韵丧失的原因。可复制姿态对语境的中断建构了艺术事件的新的事性层面,而叙事或事性的再造赋予了艺术新的灵韵。艺术的自律性是“物的形式”,灵韵在机械复制时代不只与自律艺术的物性相关,也有神学象征等事性,事性是灵韵不可忽视的部分。本雅明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可引用姿态出发,其艺术事件论的可复制姿态经历了事性与物性的辩证发展过程,最终在艺术事件的寓言化中得到普遍与虚无的事件思想。

  关键词本雅明   事件   姿态   灵韵

 论数字游戏的事件性

张   璐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先前游戏理论将游戏视为“事物”,应对不了当下新兴的数字游戏。“事件”理论提供的“事件—游戏”假说与数字游戏比较契合。数字游戏的事件性体现为内在性与超越性两个方面:其一,数字游戏的存在是由以交互行为作为驱动性谓词的事件所构成的事件之流;其二,数字游戏是对游戏史的超越,它带来重塑游戏自身可能性的自反力量,也因主体性介入在赛博时间中溢出“事件性时刻”,造成本质的断裂,与断裂相伴而来的则是幻想架构的解体与存在之真的显现。

  关键词数字游戏  事件   谓词   内在性   超越性

 柏拉图的《斐德若》与俄耳甫斯主义

吴雅凌    上海社科院  

摘 要柏拉图的《斐德若》中虽未直接点名诗人俄耳甫斯或援引俄耳甫斯教义,但这篇哲学对话在场景谋篇、神话处理和用语词源等方面与传世的俄耳甫斯文献有显著的互文关系。苏格拉底的第一次讲辞仿效并翻转秘教仪轨,第二次讲辞中的灵魂神话借用秘仪用语和秘教教义中的灵魂学说。《斐德若》以后半场的对话替代前半场的三篇讲辞,以哲学的辨证术替代宗教性的酒神颂或祷歌,以哲学入门教诲替代秘教入会礼,深刻展现柏拉图对希腊古典时期盛行的俄耳甫斯主义的化用及其背后的思想意图。

  关键词:柏拉图  《斐德若》   俄耳甫斯主义   古希腊秘教

 希罗多德的荷马阐释

张培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摘 要希罗多德在《原史》第二卷中,通过重述海伦故事,给出一种对荷马的阐释。在希罗多德看来,荷马知道两个版本的海伦故事,即“海伦在特洛伊”和“海伦在埃及”;由于前者更适合自己的叙事诗,荷马便没有采用后者,但同时表明自己了解后一个故事。通过对荷马的阐释,希罗多德表现出对荷马的熟稔,同时表明自己与荷马不同,从而为自己的作品谋得一席之地—比荷马的“诗性真相”更真的“历史真相”。但希罗多德并没有完全摒弃荷马,他对荷马的阐释表明他自己的探究可以从荷马那里挖掘出隐藏的真相。这也为我们理解希罗多德本人指明方向。

  关键词希罗多德   荷马   阐释   海伦

 重返柏拉图式哲学比喻的准备

娄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世界并不是依照某种固定的结构等待人的揭示,而总是以整体的“混沌”既显又隐地呈现。在柏拉图关于整体的哲学探究里,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与探求世界者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传达这些理解等关键性问题,常常与他的比喻笔法直接相关。尼采和海德格尔激活了被现代哲学遗忘的这种哲学及其表达方式。本文从现代学者依旧存留的比喻痕迹出发,并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柏拉图的课程讲稿的粗略勾勒,试图为重新回到柏拉图式的比喻做些预备性的工作。

  关键词:比喻  混沌   柏拉图   海德格尔

 纪钜维年谱

刘青松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纪昀五世孙纪钜维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其毕生精力在于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办学,是湖北教育的先驱。由于著述散佚,以致其名不彰。本文摭拾史料与纪钜维未刊手札,编为简谱,约略展示其一生行止。

  关键词纪钜维   诗人   晚清   学堂

 胡缵宗《唐雅》的编选旨归

王雪枝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唐雅》是明人胡缵宗编纂的唐诗选集,是其所编系列前代诗选中的一部。胡缵宗将《诗经》作为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汉魏次之,唐诗再次之。他期望通过编纂《唐雅》,使“学诗者自唐入,由唐至汉,庶可薄风雅而追骚些”。因此,《唐雅》选诗的标准首先是《诗经》所代表的“雅”,入选作品要义典、致隽、思正、兴适,唯有如此,其乐、辞、格、调才能达到“雅”的要求。《唐雅》选诗的另一重要尺度是“取意于乐”,诗作要能“被之弦管”“协之律吕”,达到“协”“谐”的标准。此书先乐府、次古体、再次绝句、最后近体的框架结构,体现了胡缵宗重视诗作的音乐性、“欲备一代之音”的编选旨归。

  关键词:唐诗选本   胡缵宗  《唐雅》

 向熹先生和汉语史研究

  俞理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市文史馆

摘 要<正>一向熹先生的求学道路向熹先生1928年秋出生在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六七岁时读了两年私塾,接着读小学。因家庭人多,生活困难,七八岁时开始参加劳动,看牛、割草、挖地、犁田、挑脚炭、做砖坯,还当过兵。但他求学愿望十分强烈,一直努力争取,不放过读书机会,断断续续地读过一年高小、半年初中,1947年,通过插班进入湖南春元中学学习,读了两年半的高中。1949年冬高中毕业,1950年起当了半年小学教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教夜校,没有教材,没有工资。

 再读西北地区两部重要方言学著作

张振兴  

摘 要<正>一闲言碎语我在一篇为朋友写的序文里说:“我已垂垂年老,无力于生动的田野调查。于是读书便是打发日子最好的方式之一。每读好书,尤其读到老朋友的重要作品,便兴高采烈,经常会想起年轻时往来的旧事。”有时间读书,有时间还能读书,这是很幸福的老年人生。有的书看看就过去了,留下很淡漠的印象;有的书比较详细读了,觉得很不错,有时候还会想到它,有时候还会再拿出来看看它;有的书读一遍不够,要一读而再读。我曾经还不止一次说过,《现代汉语词典》不只是用来查的,也是应该用来读的。当然,也可以回过头来说,有的书不只是用来读的,也是可以用来查的。这是我读书的一些体会,也是读书的一些境界。

 一种特殊结构的汉语复合词研究

 ——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研究》序

苏宝荣

摘 要<正>李丽云同志的《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一书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作为她的指导教师,对其研究成果的问世,我深感欣慰。动补式复合词是汉语中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一种复合词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也最能体现汉语“以简单的结构形式负载丰富的语义内容”的特点。虽然动补式复合词在形式上只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动+补”格式的双音节词,但是它所能传达的意义内容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行为,还是由至少两个彼此之间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的子事件整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复杂的致使性事件

理解何为情感,明确人文何为

——评谭光辉教授《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王   辉   马   雅  

摘 要:<正>有一类研究对象在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如果真要去细致考究时却又发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谈起,“情感”便是这种容易辨认却不容易分析的对象之一。面对这个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学域,谭光辉教授的《情感的符号现象学》一书对人类情感的基本形态、组合方式、发生原理、性质功能、价值意义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内省式辨析和研究,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情感的基本规律,而且建立了情感的分类描述模型,对情感交流的诸多问题也进行了深度思索,还为大众了解情感、控制情绪、解决日常情感问题提供了案例和方法。

 统合儒道,约之以“三”

 ——论王蒙《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的文化构想

邓芳宁  

摘 要<正>《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是王蒙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和对话录的结集,意欲在中华文化的“博”与“约”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飨心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笔者拟从“‘三生万物’的智慧”“文化比较的视野”“统合儒道的气魄”三个方面简述阅读的收获与启迪。一“三生万物”的智慧王蒙似乎对“三”格外偏爱,他说中华文化有“三论”:泛道德论,泛哲学论(整体论)和泛相对论;中华文化有“三性”:积极性、此岸性和经世致用性。

 一种二值变体义项形态

王东海   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鲁东大学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

李家琦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摘 要术语主要面向专业交际,随科技发展,也更多地出现于日常交际。权威规范统一的术语定名、简称、定义等信息多以各类词典作为载体。我们以法律专业词汇为封闭对象,研究法律词典收录法律术语、语文词典收录法律术语词释义时的“学科性”与“语文性”平衡模式,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失衡问题。我们提出法律词语向“学科—普通”二值变体义项形态逼近的整合性释义思路,归纳出法律“二值变体”在不同类型词典中释义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为编纂服务于法律术语教育和法律普及的法律词典、语文词典(法律术语词条)提供思路,也为信息处理中用语义知识库建构所需要的整合性语义描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义项   普通义项   二值变体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的同实异名外语译词变化研究

冯海霞   鲁东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为《现汉》)试用本至第七版中所收录的英源外语译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现汉》不同版本所收录同实异名的译词数量、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来探究同实异名外语译词在几十年来的变化,基于呈现出的这些变化,寻找同实异名外语译词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同实异名   外语译词   变化

 从合用音节到休闲场馆:“咖”的本土化历程

杨   彬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英源外来词“咖啡”由晚清来华传教士引入中国,在汉语中经历了“本土化”改造。合用音节“咖”的语义呈现出辐射式“咖啡→咖啡色”与链条式“咖啡→咖啡馆、咖啡厅→新式综合性实体休闲空间”两条演进路径。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内在制约使其表现出音节语素化、语素单词化、虚义实义化发展趋向。中西语言接触、表达经济诉求、与“吧”共现同化是其演化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合用音节  本土化  语义扩展  语形替换  语用表达

 新世纪党媒“类成语”考察

崔新颖   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摘 要新世纪以来党媒产生了大量四字格的固定短语。结合成语的定义,本文运用义素分析法,把这类四字格短语描写为[+语义丰富][+结构定型][-长期习用],由此称之为“类成语”;结合人们的语感,本文做了成语认可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类成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文章还分析了党媒“类成语”产生的三种方式:语言生活的创新、自由短语的凝固和已有语义内容的重构,并且参照现代汉语不同阶段“类成语”的发展情况,指出新世纪党媒“类成语”的两种发展结果,一是成为正式成语,二是归于沉寂。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关键词:当代汉语   党媒   类成语

《字统》钩沉补遗

王   虎   辽宁师范大学

牛天志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字统》是北魏时期字书,辽金时期逐渐亡佚。自辑佚学兴起后,不少学者对《字统》进行佚文搜集整理工作,受所见文献内容多寡的影响,已有的辑佚成果各有优劣。今通过细致检索,又从各部本土文献、域外文献中辑得多条未被前人留意的《字统》佚文。将这些佚文排列后,逐一对新辑佚文进行疏证。在已有的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字统》的内容、特点以及其功过得失也可进一步窥测一二。

  关键词:《字统》   杨承庆   辑佚   字书

 陆德明《经典释文》的编纂思想

钱荣贵   南通大学文学院

摘 要唐陆德明编纂的《经典释文》是我国第一部专注群经的专书辞典。编纂目的是要芟除长期以来“书音之作”的种种流弊,编纂宗旨一如《管子》所言“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前人解经,多不解注,但陆氏秉持“经注毕详,训义兼辩”的编纂原则,将“经”“注”放在对等位置,兼解经注。在取材上,“古今并录”“采摭九流”,详略相宜,真正做到了“质而不野,繁而非芜”。在注音上,“微加斟酌”“须定纰谬”,分别采用“遵承”“别读”“或音”等选录方式,与经义明显不符的读音则尽弃不用。在使用上,陆氏明确提出了“较然可求”“务从易识”的读者接受观,这是此前辞书所没有的。《经典释文》集古今音切、训诂之大成,对后世辞书特别是韵书和专书辞典的编纂影响深广。

  关键词:陆德明  《经典释文》  编纂思想

《文选》李注征引《毛诗》违例纠谬

赵棚鸽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文选》李善注征引《毛诗》的基本义例是“《毛诗》曰+诗文”或“《毛诗》曰+诗文,又曰+诗文”,但胡刻本《文选》李注中尚存170则只称“《诗》曰”“《诗》云”的注释,这些注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多为古注,二是转抄刊刻过程中缺文致误,三是少数注释暂时不能确定违例原因。总体而言,《文选》李注严格恪守义例的思路十分清晰。

 关键词:《文选》李注   《毛诗》   义例

 宋代《诗经》学“兴”的嬗递与新变

孙玉安   河北师范大学沧州师范学院

摘 要从汉、唐《诗》学到宋代《诗》学,学者对“兴”的认知有了显著的嬗递与新变。首先,汉儒定义“兴”为“兴者喻”,将德礼诗教寄“喻”于“兴”;宋人定义“兴”为“起也”,剥离“兴”与“喻”的关联,剔除汉儒“兴”之附会。其次,不同于汉儒仅在章首“独标兴体”,宋人标“兴”的位置、类型逐渐多样化、精细化。再次,与汉儒之“兴”具有超脱于全诗的独立性相比,宋人之“兴”与全诗高度关联,故《诗》说结构从汉、唐的支离走向了宋代的完整。最后,宋人注意到汉儒未曾注意到的兴象是写实或虚构的问题,体现出学者对诗歌创作的认知深入。总之,宋代《诗》学“兴”的新变体现了学者力图厘清“兴”与诗文、诗义的真实关系的努力,诗说对“兴”的依赖性大幅度降低,“兴”的价值与地位随之降低。

    关键词:宋代《诗经》学   兴   《诗经》学史

《全元文》遗文十一篇考释

邵丽光   德州学院文学院

摘 要《全元文》编辑出版后,为研究元代文史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文献浩繁,且成书于众人之手,不免有所遗漏。通过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有11篇散文为《全元文》所遗漏,其中还涉及杨维桢等元代诗文名家。经考释,可做《全元文》补遗。

    关键词:《全元文》  遗文   考释

《学记》对孔子教学思想的系统阐释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摘 要:《礼记》中与孔子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篇章是《大学》和《学记》。《大学》是曾参及其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学记》则是孔子后学对孔子教学思想的系统阐释。《大学》的建构偏重于宏观层面,《学记》的阐释偏重于微观层面,二者共同构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宏伟大厦和细致景观。《学记》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择师不可不慎”的理念,阐释了“大学之道”“大学之法”“教之大伦”和大学教学原则、目的、要求、方法,论证了“教学相长”“师道尊严”以及“志学”“乐学”“善学”等思想。《学记》的所有思想理念都可以在孔子教育思想中找到源头。


关键词:《学记》   孔子   教学思想   学习思想   阐释

 隋代辞赋论略

姜子龙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隋代辞赋整体创作规模较为盛大,处于终结六朝、开启唐赋的转关地位。其创作主体可分为三类:由南入北、由北入隋和仕宦于隋。隋赋在题材选择上传承了汉魏辞赋的创作传统,多感怀人生际遇,抒写个人的牢骚愤怨与幽玄之思,还有一类创作延续了南北朝赋的习性,而多与佛教发生关联。隋末文献的散佚可能造成模仿南朝贵族化、纤细化选题作品的缺失。在艺术表现上,隋赋对南朝赋的创作范式多有依循,在文学形式唯美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北朝赋的传统也有所显现,以“文学知识化”手法的应用为其显著特点。隋赋在南北赋风交汇碰撞的节点上,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 隋代   辞赋   南北文学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再考

 ——一种“绘事”而非“事物”的视角

武晓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温庭筠《菩萨蛮》第一首,开篇“小山重叠金明灭”句争辩最盛。原因是“小山”在花间词风熏染下的文学语境中,表现出不确定性。以往各方考论,皆聚焦于对名词“小山”的集中考证,并致力于网罗相关实物、图谱。问题的另一关键,则在于表达动作、状态的动词和文学意象一样,具有其指涉的局限性及时代性。“重叠”,最大程度地揭示了“小山”是针对自然之“山”而言。同时,又凭借实体意义的交融、艺术形制的结合,影射到承载着小山画作的床上屏风。“明灭”则着重强调了清晨光线折射入室内的大环境。关键词:温庭筠   小山   重叠   明灭   屏

《古诗十九首》中的气氛空间与悲态审美

张   晶   中国传媒大学

马   晨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气氛美学在美学研究领域影响广泛,格诺特·波默在《气氛美学》一书中将“气氛”作为“新美学”的核心观点,从这一视角管窥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空间切实可行。《古诗十九首》是两汉诗歌发展到魏晋六朝诗歌的转折点,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抒情之典范”。十九首诗歌所择取的气氛之物、营造的气氛空间、共同表达的叹逝主题,都通过审美感物的方式体现出来。中国美学中感物的创作方式是《古诗十九首》中气氛之美的生成契机,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气氛空间的生成有直接的感发作用。《古诗十九首》所传达的气氛之美是一种悲态审美趣味,这是汉末文人失意的苦悲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追问的感伤情怀,这种悲态偏向于理解与顺应,而不是决裂与拼搏。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气氛   气氛空间   感物   悲态审美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美学思想论衡

杨天奇   南通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 要与通行本《老子》“有物混成”的不周密表述相比,楚简《老子》“又■(状)蟲成”这句话旨在阐明“■(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母体,在天地形成前,以一种混然、朦胧的状态存在。楚简《老子》以原始、朴素的言说方式表达了柔弱意味着生长、生命,强壮则预示着死亡、僵化的观点,其在阐发此道理的同时又选取了自然界常见的诸个“意象”,而这些意象本身就具备了“弱德之美”。后世道家常借“朴”而断然认为老子反对“礼”,但楚简的出土已经表明老子反对的并不是“礼”本身。“礼”作为与天地同节的实存物,是“人”感知“存在”意义的途径,人唯有把握并践行“礼”,才能以主体心性诠证道德本体和宇宙本体,实现“人道”与“天道”“地道”的合一。

关键词:楚简   《老子》   弱德之美   和合之美

 孔子“诗可以兴”发微

刘澍声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摘 要孔子的“诗可以兴”这一诗学论断,应与传统学术的中心问题“治道”联系起来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奠定了儒家诗教理论的根基,也构成了儒家“成人”学说的重要内容。孔子诗学体现了先秦时期具有普遍性的“诗化思维”方式。“诗可以兴”一语蕴含“诗”是一种循循善诱的“启发性表达”。《论语》中孔子与子贡、子夏论《诗》两章,提供了“诗可以兴”的典型案例,并且揭示了儒家“成人”学说关键的“君子务本”思想;“诗可以兴”,还在于“诗”不仅可以激活唤醒人心人性,而且可以规范驯化人心人性,“诗”同时可以滋养、拓展和丰富人心人性。关键词:诗可以兴   诗教   诗化思维   治道   成人

 治化还是词章?

 ——试论《文心雕龙·原道》对《易》学表述的重构

  颜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心雕龙·原道》篇大量借鉴了《易》学表述,可分为两部分。其一重自然之道,偏重词章;其二讨论儒道,对应治化。这就形成了体用的二分。在《易》学的视野下,二者本为一体。就玄学而言,相较于其义理的体用如一,刘勰的论述形态不取王弼之“无”,回避简洁通脱的词章倾向,为了保留形色,倾向于郭象之“有”,并突破了玄学的无为。《原道》实际上是以文的方式切入《易》,改造了《易》学之体,论证了形文、声文、情文,表面上在以体施用,实际上是由用溯体,形成文学上的体用贯通,构成枢纽。以《易》论文,并容治化与词章的过程,显示出汉魏隋唐文学、文教的变化。关键词:刘勰   《原道》   《易》学   治化   词章

 论《李秀成之死》与《忠王李秀成》的异同

 ——兼及历史剧的现实性

王学振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都是以李秀成为中心来表现太平天国后期史实的历史剧,在太平天国历史的再现、李秀成英雄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前者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批判动摇分子和汉奸,虚构了不少群众形象,突出群众的参与;后者则在表现太平天国内部的分化和裂痕、记述权贵集团对李秀成的猜忌和掣肘等方面着力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写作时间的不同造成的,在于其与现实的深刻关联。两部作品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剧现实性问题的认识。关键词:历史剧   《李秀成之死》   《忠王李秀成》   现实性

 “元叙述”与“话语权威”的建构、超出和偏离

 ——以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为中心

孙桂荣   韩晓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话语权威”是女性作家以文学创作获得名誉地位、赢得公众尊重、建立社会影响力的自我赋权方式,“元叙述”是以露迹、戏仿、拼贴等手段自觉暴露虚构本质的后现代叙事策略。在以叙述权的张扬体现性别自我的主体性层面,“元叙述”与“话语权威”存在某些共通之处。1980年代后期,女性作家通过吸引型叙事干预将油滑戏谑的元叙述转变为武装自身的工具;1990年代,女性作家以强悍姿态将“元叙述”演绎为性别权力操演的武器;21世纪宽松的时代氛围下,女性作家以相对温和、低调的方式实现了叙述与性别的双重“敛抑”。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元叙述”呈现为“话语权威”建构、超出与偏离的发展态势,对它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全面推进女性文学的性别形式研究。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   话语权威   元叙述   性别赋权

 莫言小说的“历史”魅惑与“生命”狂恣

 ——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中心

王再兴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慕   婷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莫言是对生命书写最为深刻的当代作家之一。从《红高粱》到《檀香刑》,莫言始终专注于展示普通个体生命的内在丰富,彰显自己对于生命越来越深邃的理解。这些在形态、叙事和观念上构成了莫言超越正史的民间“史”叙述。但是另一面,莫言小说对性和自由等(隶属于生命的内容及形式)的描写,在如今看来却可能与真实的史述离散太远。看起来,以“象征化”历史和丰沛的生命状态来替代历史言说,必然面临着某些隐蔽而深层的困难。

  关键词:《红高粱》   《檀香刑》   民间“史”   新历史主义   历史化

 新南方写作的发生与形塑

刘洪霞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

摘 要新南方写作是近年来中国文坛的一个关键词,它正在成为当今学术界的显学。任何文学流派的形成,都有自身发展的逻辑起点与阐释边际。新南方写作是如何发生的,它经历了怎样的生成机制,并且是如何赋型的,最终形成了怎样的美学特质,把它放置于世界文学的结构中,会呈现出什么特点,文中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给予新南方写作这一文学流派足够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新南方写作   发生   形塑

 众声喧哗里叩问现代人生存境遇

 ——从《废都》到《暂坐》

金永清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贾平凹都市题材长篇小说《暂坐》,某种程度上与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废都》相呼应。无论是人物角色、生存困境,还是贯通文本中的审美意象,均有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关联。本文从这两部小说持续关注现代都市男女生存境遇、由众声喧哗到理性克制的空间叙事、多重意象参与构建的文化审美等方面予以剖析解读。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暂坐》   生存境遇

 文化记忆理论关联中的文学文本及其作用方式

冯亚琳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从“文化文本”这一极具观照性的概念入手,考察文学文本进入文化记忆关联的路径,讨论文学文本对记忆的展演及其作用方式。作为特殊的“记忆文本”,文学对记忆的演示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之上的。假如选择性是记忆本身最大的特征之一的话,文学文本则因其美学结构强化了记忆的选择性。因为文学在描写过往的时候无须追求恢复事实,而是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叙述策略来对过往进行演示,从而为记忆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言说方式,使得对集体意象和价值的重构、反思和批判成为可能。 关键词:文化文本   文学文本   记忆   展演

《托马斯·杰斐逊自传》中的开国记忆研究

杨俊建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自传,对于探讨美国开国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施沃茨对记忆的功能论所做的划分,即从记忆的现在主义论探讨杰斐逊自传中对过往记忆的操纵、扭曲后的意义生成,从中可以发现,自传中的多种记忆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现实利益诉求而被选择性使用的。从记忆的基要主义论出发,我们能发现自传中提及的过去记忆充当了集体的黏合剂,形塑了美殖民地的集体认同。对自传文本中记忆事件的解读可知,记忆的双重作用力复杂地扭结在一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形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最终形构了那一时期的美国历史地貌。 

  关键词: 《托马斯·杰斐逊自传》  集体记忆   现在主义论   基要主义论

 记忆与现实的迭奏

 ——埃尔诺《悠悠岁月》中的“物”

王艳秋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记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在《悠悠岁月》中,记忆以过去的物件、再现的物象、重写体制的媒介物这三种物质形态呈现出来。对作者而言,记忆是照片中的物件,对叙述者而言,记忆通过人称和时态的转变叙述而成。作为《悠悠岁月》的作者兼叙述者,埃尔诺运用一种物质化的语言,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融合进“无人称自传”。对读者而言,作者—叙述者的记忆以文字形式呈现,自传体文本是记忆的媒介物。经由《悠悠岁月》中的“照片”装置,作者和读者在记忆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写作本身成为一种独特的记忆媒介。

  关键词:记忆   安妮·埃尔诺   无人称自传   物

 白洋淀诗群的文化记忆策略与形象建构

景立鹏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玉敏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

摘 要白洋淀诗群不仅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而且在多元记忆媒介和话语策略的编码中成为一种文化记忆形式。作为文化记忆的文本形式,白洋淀诗歌中包含流浪叙事和反抗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口述史中的白洋淀诗群通过个人化的细节经验,在个人史与诗歌史记忆的裂缝中还原记忆的多面性。图像中的白洋淀诗群通过单人像、群像的视觉传达展现了其自我主体性想象和群体性认同的过程。寻访则通过一种仪式化的怀旧、朝圣与考古式记忆,表征了其被多种叙事策略编码的过程和内在机制。

  关键词: 白洋淀诗群   文化记忆   口述史   图像   寻访

 雅斯贝斯结缘

 ——《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序

黄藿

摘 要<正>孙秀昌教授邀请笔者为其大作《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以下简称“本书”)写序,我原本与他素昧平生,只因他通过微信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久慕您的博士论文是汉语界首部研究雅斯贝斯哲学思想的专著,若蒙您为拙著赐一书序,我不胜感激。”再看了他寄来的全书书稿,颇能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没有太多考虑便答应下来。我接触雅斯贝斯的思想起自大学时期,真正决心钻研他的哲学距今也超过了四十个年头。20世纪60年代,西方哲学思潮在台湾社会广受追捧,存在主义相关的译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书店,变成当时青年大学生追逐时髦的象征。只是这些书籍的翻译水平良莠不齐,加上如存在主义作家萨特与加缪等对于忧惧、苦闷、荒谬等负面情绪过多的描绘。

一部探讨保罗·利科诗学的力作

——评刘欣《事件的诗学:保罗·利科的“事件”概念》

邢建昌

摘 要<正>我对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了解,是从一本叫作《解释学与人文科学》(陶远华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的书开始的。保罗·利科在这本书里关于语言、意义、解释、主观性等问题富于创造性的探讨,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时,我正在思考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话语转型问题,对保罗·利科这本书格外用心。保罗·利科“解释学是关于与文本相连的理解过程的理论”~([1](P41))的观点,以及在说明和理解之间的不可调和(甚至灾难性对抗)处寻找某种互补性的尝试,于我心有戚戚焉,被写进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转型研究》里。之后,我一直保持着对保罗·利科的关注。

 文学史书写的版图重构

 ——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史新玉   胡景敏

摘 要<正>在文学史写作中,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多元且具包纳性的书写空间,尤其当处理既往被边缘化的历史内容时,采用何种形式体例,选取何种叙述视角以将其纳入到基本的叙述框架中,是文学史编纂者关心的问题。应该说,陈思广教授的三卷本《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以下简称“《编年史》”)有效回应了上述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文学史书写的版图重构与限度突破。该书采用编年体的编纂体例,以1922年到1949年为时间断限,以现代长篇小说的发生、发展和与其相联系的历史事件贯穿,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装帧等相关史料进行了充分挖掘,理清了小说发展脉络,并对重点作品加以详细的内部和外部分析,呈现出一个疏密有致、逻辑清晰、包罗万象的文学史叙述场。


期刊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原名《燕赵学术》,为半年刊,2007年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创办。2015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刊定位于“展示学术成果的丰美园地”“学术交流的开放窗口”“汉语言文学研究界有识之士的精神家园”。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摘编、复印,2017年以来入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集刊”。
本文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刊讯丨《汉语学习》2024年第3期

2024-06-15

刊讯|SSCI 期刊《计算语言学协会学报》2023年11卷

2024-06-13

刊讯|SSCI 期刊《国际双语教育与双语制》2024年第1-3期

2024-06-11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9辑

2024-06-10

刊讯|SSCI 期刊《应用语言学》2024年第1期

2024-06-09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研究集刊》2024年第33辑

2024-06-08

刊讯|《中国语言学报》2023年第21辑

2024-06-07

刊讯|SSCI 期刊《理论语言学》2023年第1-4期

2024-06-06

刊讯|《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0辑

2024-06-05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3年第14辑

2024-06-04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小雨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