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认知翻译学新发展研究》

重大项目课题组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认知研究 2022-12-22

《认知翻译学新发展研究》

文旭 刘瑾 肖开容 /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572732   


01

图书介绍

本书以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最近十年(2010—2020)所取得的成绩和未来趋势为主题,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从研究体系和方法演进、理论创新、应用研究三个维度,总结归纳了中国认知翻译学近十年在研究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创新、理论创建、笔译认知研究、口译认知研究、典籍翻译认知研究、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展望了各分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以翔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进行分类整理和数据分析,既有整体概览,也有系统归纳和趋势分析,为从事认知翻译学研究或对认知翻译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翻译专业研究生提供参考。

02

目录

第一部分 研究体系和方法演进

第1章 近十年中国认知翻译学发展概览  

1.1 引言  

1.2 认知翻译学的飞速发展  

1.2.1 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1.2.2 学术共同体日益壮大

1.2.3 学术传播平台的构建

1.2.4 国际学术对话的加强

1.3 认知翻译学核心研究领域及重要成果  

1.3.1 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1.3.2 翻译过程认知研究  

1.3.3 翻译策略认知研究  

1.3.4 翻译能力认知研究  

1.3.5 翻译教学认知研究  

1.3.6 隐喻和转喻翻译认知研究  

1.4 认知翻译学未来发展趋势  

1.4.1 深化翻译过程的认知研究  

1.4.2 完善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   

1.4.3 发挥多元研究方法的优势   

1.4.4 跨学科融合基础上的超越   

1.4.5 中国认知翻译学的国际化   

1.5 小结  

第2章 笔译认知研究

2.1 引言  

2.2 笔译认知的超学科和多学科研究  

2.2.1 笔译认知的语言学研究视野  

2.2.2 笔译认知的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

2.2.3 阅读研究和写作研究对笔译认知研究的影响  

2.2.4 认知神经科学对笔译认知过程生理机制的探索

2.3 笔译过程认知分析  

2.3.1 笔译原文阅读—理解—语码切换—译文生成  

2.3.2 笔译过程中的认知负荷研究  

2.3.3 笔译过程的元认知策略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口译认知研究  

3.1 引言   

3.2 近十年口译认知研究概览  

3.2.1 国外研究现状   

3.2.2 国内研究现状   

3.3 口译认知研究现状评述与发展趋势   

3.3.1 研究成就与不足  

3.3.2 未来研究趋势   

3.4 小结

第4章 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演进

4.1 引言

4.2 近十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演进概览

4.3 认知翻译学的思辨研究

4.4 认知翻译学实证研究的兴起

4.4.1 实验法

4.4.2 调查法

4.4.3 语料库方法

4.4.4 文献计量法

4.4.5 语篇分析法

4.4.6 多元互证法

4.5 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展望

4.6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创新

第5章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5.1 引言

5.2 从隐喻翻译到概念隐喻翻译研究

5.3 基于概念隐喻的翻译理论构建

5.3.1 概念隐喻与翻译的关系

5.3.2 基于概念隐喻的翻译理论模型

5.4 近十年多个领域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

5.4.1 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

5.4.2 非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

5.4.3 具体语言实例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

5.4.4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翻译教学研究

5.5 研究现状评价及未来研究展望

5.5.1 翻译的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研究

5.5.2 概念隐喻与多理论结合的翻译研究

5.5.3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翻译理论创新与推广研究

5.5.4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和计算机软件的概念隐喻翻译理论研究

5.5.5 其他相关研究展望  

5.6 小结  

第6章 范畴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6.1 引言  

6.2 范畴与范畴化问题  

6.2.1 经典范畴理论  

6.2.2 原型范畴理论  

6.2.3 范畴的分类及属性特征  

6.3 近十年范畴化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6.3.1 发文数量、趋势和类型  

6.3.2 主题分布  

6.3.3 关键词分布  

6.4 翻译的范畴属性  

6.4.1 翻译范畴的原型属性

6.4.2 源语与目标语的范畴关系  

6.5 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   

6.5.1 语言范畴转换模式 

6.5.2 非语言范畴转换模式 

6.6 小结

第7章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7.1 引言 

7.2 意象图式的定义 

7.3 翻译中的意象图式

7.3.1 翻译的意象图式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7.3.2 翻译的意象图式模型

7.4 翻译的意象图式分析

7.4.1 意象图式的差异

7.4.2 侧显的不同

7.4.3 编码方式的不同

7.5 意象图式翻译中的共变关系

7.6 小结

第8章 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8.1 引言

8.2 最近十年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总览

8.2.1 框架理论视角翻译研究的初步探索

8.2.2 最近十年框架理论视角翻译研究的主要特点

8.3 基于框架理论的认知翻译理论建构

8.3.1 框架的定义、构成及属性

8.3.2 基于图式、框架和识解的译者认知“三步曲”理论

8.3.3 翻译的“框架操作”理论

8.3.4 基于原型的概念框架转换翻译思维过程模式

8.3.5 翻译中的框架语义构建与概念整合  

8.4 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主要领域  

8.4.1 框架理论视角的文学翻译研究

8.4.2 框架理论视角的文化典籍翻译研究  

8.4.3 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教学研究  

8.4.4 其他研究  

8.5 发展趋势展望  

8.5.1 基于框架理论的认知翻译理论拓展  

8.5.2 框架语义学与构式语法理论结合的翻译研究  

8.5.3 基于双语、多语框架网的翻译研究  

8.6 小结  

第三部分 应用研究  

第9章 典籍翻译的认知研究  

9.1 引言  

9.2 典籍的定义及英译现状  

9.2.1 典籍的定义  

9.2.2 典籍英译研究现状  

9.3 最近十年典籍英译认知研究概览  

9.3.1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典籍英译  

9.3.2 认知识解与典籍英译

9.3.3 其他认知理论与典籍英译  

9.4 典籍英译认知研究未来趋势  

9.5 小结

第10章 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

10.1 引言

10.2 人机交互翻译模式的演进

10.2.1 翻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0.2.2 人机交互翻译模式

10.3 近十年国内翻译技术相关研究

10.3.1 译后编辑研究

10.3.2 机辅翻译研究

10.4 人机交互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理论框架

10.5 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趋势展望

10.5.1 应用多方法实证考察人机交互翻译 

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

10.5.2 对翻译技术可用性的关注

10.6 小结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术语表

03

作者介绍

文旭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英语分指委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15ZDB099)首席专家。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翻译学等。

刘瑾


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英语教育与研究学会会长,西部地区外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学术期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等。

肖开容


博士,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兼职导师。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会(IATIS)会员,国际翻译与认知实证研究协作组(TREC Network)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翻译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翻译学、认知语言学、英汉语言认知对比、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翻译教学等。

执行编辑 | 李鑫

文案校对 | 杨淑艳

西大外院重大项目课题组

刊讯|《语言、翻译与认知》 征稿启事

新书推荐||《语义学新发展研究》

学术前沿||卢植:英汉隐喻翻译过程中认知努力的常规性效应:眼动实验的证据

学术前沿||杜世洪、吴亚军:直言判断类断言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探索

学术前沿|| 文旭、司卫国:“极”的演化模式及认知机制——历时构式语法视角

学术前沿|| 陆俭明:语义研究和认知研究散议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术资讯!感谢您关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认知研究”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