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念念不忘的老剧

台轩 浙江宣传
2024-09-08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谈起好剧,不少人脱口而出的常常是多年前的老剧,很多观众情系“旧相识”。每隔一段时间,社交网络上就会掀起“老剧潮”。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目前老剧的有效播放占比仍稳定在50%以上;近半数观众会把喜欢的剧集重温2至5次,重温10次以上的观众超两成。


为何一些老剧总令人念念不忘?经典老剧不断翻红,又带来怎样的启示?


“四大名著”老剧剧照 图源:“央视频”微信公众号




重温老剧,是一场参与者众多的“狂欢”。无论是“武林外传十级学者”等相关讨论组,还是刷屏老剧的弹幕对话,网友们总能在玩梗中找到“共友”。还有诸如“臣妾做不到啊”“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等台词,也成了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黑话”。


不少网友感慨,好的影视作品信息量大,小时候只能看到表层故事,重温时才能咂摸出草蛇灰线般的隐藏剧情,读懂台词背后的另一层含义,让人感慨“初看不识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


比如,打工人重看《西游记》时才回味出,即便是武力超群的齐天大圣,初入天庭时也只是个小小弼马温,受尽不公和轻蔑;而在被网友戏称为“职场宝典”的《雍正王朝》里,有人更是从“一个火锅几碟豆腐青菜”的饭桌特写中,分析出胤禛点拨年羹尧的艺术。


在某互联网平台上,以老剧为素材的单人角色剪辑、主题性混剪、吐槽解说等“二创”视频,播放量累计超百亿。像诸葛亮的“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曹操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等朗朗上口、情绪鲜明的台词被拼接、重组,成为各种鬼畜视频的万能素材。就算没有看过原剧,不少人也会被视频中的人物台词逗笑、打动。


各大视频平台也入局了这场“老剧潮”。近年来,一些网络视听平台发起了“经典电视剧数字化修复工程”等影视修复工程,解决了部分老剧图像模糊不清、闪烁抖动、色彩暗淡等问题。曾经一些老剧的“马赛克画质”让“一分钟弃剧率”达到70%,但修复后剧作的播放量相较原版将增长数倍。


《武林外传》剧照 图源:“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老剧“能打”其实在播出之时便有端倪。1999年《雍正王朝》一经播出,就从哈尔滨、沈阳火到港台,央视也一再重播;2006年首播的《武林外传》,收视率也是一路狂飙。许多老剧,为何让人久看不厌呢?


言之有物的“硬通货”。优质的内容向来稀缺,经得起细品的老剧,往往演员阵容强大、剧本文学性够强,早就超越了娱乐产品的范畴。比如,《甄嬛传》就摈弃了套路化、夸张化的主角叙事,不管配角还是反派都有一条鲜活立体的故事线。观众之所以时隔多年仍愿去重温它,就在于其刻画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坚韧与觉醒、复杂关系中各方的博弈。


还有《大明宫词》《大明王朝1566》等剧作,观众在观看这类电视剧时往往能看见人生百态,洞悉人性幽微。此后虽也出了不少宫廷剧,但有的细节不够考究、有的审美不在线,甚至有的本身就像个“二创剪辑版本”,自然很难有长久生命力。所以每当“剧荒”时,许多人还是愿意点开老剧,回味一番。


舒缓压力的“心灵软糖”。在电脑、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看电视就是一次家庭集体活动。有网友评论《新白娘子传奇》时曾说:“这已不光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种花露水的气味,切西瓜的声音,夏夜的凉风,回不去的河流。”逢年过节、夏日傍晚,电视里的热火朝天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画面,构筑成无数80后、90后无忧无虑的童年。


而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重看老剧的行为模式无异于反复看同一本书、循环播放某一首歌曲,熟悉的剧情能让人产生安全感。休息独处时放点老剧当背景音,熟悉到只听声音都能知道剧情,从任何地方开始都能Get到笑点,焦虑也因此得到缓解。


图源:视觉中国




今日的老剧都是当年的新剧,当经典老剧持续翻红,我们更应反思如今的剧作是否会被10后、20后反复回味?如何让“开场即巅峰”的剧作越来越多?


老剧的重点在于“剧”。关掉怀旧滤镜,观众只会为好的内容买账。当下,题材雷同、审美格调低下、剧情猎奇等成为电视剧创作的普遍问题。与“7天拍100集,20天剪辑”的创作模式相比,87版《红楼梦》从全国海选演员,集训好几个月才促成这一“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


纵观一些出圈作品,艺术审美在线、情节逻辑严密、人物立体多元是共同特点。今年上半年的爆款剧目中,《繁花》华丽迷离的美学风格、《我的阿勒泰》本真的北疆风光都收获了一波流量。多点工匠精神、挖掘并打磨好故事、创作兼具深度和原创性的作品,是老剧留给当下的重要启示之一。


别老守着一亩三分地。通览经典剧集,针对不同性别、年龄、题材的剧目都有“当打之作”。比如《大宅门》,就以一个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探讨家族伦理与社会变迁的互文。经典老剧既有丰富的题材类型和叙事风格,又触达了多元的社会议题,这也是其持续翻红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还涌现出不少探索类、实验类作品。比如时间循环剧《开端》、金融谍战剧《追风者》等都在叙事手法、题材内容上不断扩展边界。在日趋多元的观看需求下,不少作品在横向描摹社会百态,于纵向深耕内容创新,从不同路径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观赏欲。


留住人心的唯有真心。从观众心理需求出发,经典老剧还承载着情感连接功能和情绪表达功用。比如,《编辑部的故事》就与年轻人的职场关系、人际关系等具有较大关联度,为剧集留下了绵长的讨论空间。


而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数据,从扫黑剧《狂飙》、口碑之作《漫长的季节》到科幻巨制《三体》,这些表现亮眼的剧目也是从不同维度探讨法律正义等社会议题,从百姓真正关切的问题出发,写普通人的身边事,表普通人的心中情。


诚然,在影视行业趋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流于套路化、浅表化的剧集仍不在少数。但有一点始终如一:现象级作品离不开扎实的内容构建、对现实的深刻剖析,剧集中承载的优秀文化、精神内核始终是老剧“不老”的秘诀所在。尊重观众、反复打磨,才能以真心换真心。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