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调研:混沌初开的国产数据库市场 |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

韩锋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2-11-05


产业调研系列


— 作者:韩锋 数据库资深专家 —


核心要点

1、目前国内数据库产业发展呈现碎片化状态,没有出现具有话语权的头部公司。用户角度需要做谨慎选型,不要迷信宣传,结合自己场景做好测试工作。

2、政企里面国产数据库渗透率大概20%-40%,金融行业可能就5%-10%,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3、从客户角度看,国产数据库并没有明显降低成本。

4、数据库迁移比较复杂,环节较多,这也是困扰国内很多企业用户数据库升级选型的阻力来源,这里面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迁移动作端到端的可控,有些厂商通过生态工具的方式解决迁移问题。


专家:大家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最近五到十年,国产数据库发展很迅速,国内有200多款不同数据库产品。从厂商角度可以分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以达梦、金仓、神州通用为代表的传统厂商,第二类是初创厂商,有一些有特点的明星级产品。第三类是一些云厂商,包括腾讯、阿里、华为,他们在数据库上面做了非常好的投入。第四类是跨界厂商,比如中兴、浪潮。目前国产数据库品类非常多,技术路线各有不同,发展呈现碎片化,不仅是场景,同一产品架构上也有差别,交付上云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也有差别。海外数据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环境非常简单,形成了头部的厂商,但国内还没有出现。


开源和商业数据库:关注开源数据库的流行程度已经超过了商业数据库,前年开始国内厂商尝试开源之路,包括一些大型厂商也开始跟进。开源主要是进行生态打造,国外的数据库生态非常完善,国内数据库厂商生态还有欠缺,就借开源来做生态。最近两年分布式数据库也开始逐步成熟,越来越多客户在业务场景中使用了分布式数据库,未来会占到比较大的比例。


大的技术架构上来说:第一种是传统的集中数据库,类似Oracle、DB2,第二中是中间件形态为主,就是单机+分布式数据库架构组合在一起,比如goldenDB等,第三种是云原生数据库,比如国内的OB、TiDB,第四类是云数据库,比如PolarDB,后面三种是分布式技术流行起来以后衍生的技术形态。


用户选型上面要考量的问题:目前国产数据库种类非常多,基本功能、成熟程度等基本能力不错,但比如分布式数据库天生缺失一部分能力。第二个是运行稳定性,以金融行业为代表,这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对国产数据库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打磨,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分布式数据库架构产品。第三个是从原有架构迁移到新架构,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个就是国产数据库为什么提出需要兼容Oracle的能力,就是减少迁移过程中的问题。第四个是风险问题,主要是产品成熟度,包括应用迁移带来的不稳定性。第五个是生态,过去的传统商业数据库形成了成熟的生态环境,MYSQL、PG也通过互联网推广形成了比较好的生态,国产数据库在通过社区建设和开源建设自己的生态。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家政策面上的要求,倒逼一些企业架构上做一些考虑。


评价体系问题:之前数据库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做评估,目前数据库产品比较多,需要相对公正的评判标准,目前行业里面还没有。会有一些头部客户自己拿出一些标准帮助大家做国产数据库评测和辅助选型工作,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考虑数据库是否适合自己的场景。


场景:过去就是交易型和分析型数据库,现在不同企业对于数据库要求越来越高,慢慢我们发现数据库使用场景更加分化。最常规的交易型数据库强调的是单机的数据容量不是那么大,以联机交易为主辅助以数据分析能力,传统数据库集中和单机架构都可以承担。第二种是联机交易,但是业务简单、并发量大。第三种是联机交易,但是有混合负载的需求,就比较适合传统集中式数据库扩展或者分布式数据库提供的能力。第四种是金融行业业务,强调密集的数据修改需求,也适合分布式数据库。第五类是分析型的,强调吞吐能力和复杂数据的分析。第六种还有一些专有场景,比如非关系型(NoSQL),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等。场景上是蛮多的。基于不同场景,不同架构的数据库有自己的适用情况。


我再谈一下从原来的数据库到目标数据库中的迁移问题。迁移可以分为准备、评估、改造、数据迁移、上线交割、运行维护保障六个的阶段。前期准备工作涉及方案选择、技术培训,评估阶段要进行模型评估和已有改造过程评估。改造就是具体改造动作,迁移就是数据迁移,结构迁移,数据比对。上线交割涉及SQL审核、全链路压测来保证整体交付质量。数据库迁移这个事情比较复杂,环节比较多,这也是困扰国内很多企业用户数据库升级选型的阻力来源之一,这里面需要我们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迁移动作端到端的可控,有些厂商通过生态工具的方式解决迁移问题。


从企业角度来说,数据库选型过程中涉及哪些成本。包括了硬件投入,新型数据库对硬件有比较高的要求,软件也有成本,还有维护成本,包括为了使用新的架构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改造,有改造成本。这几种成本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选型差异也比较大。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选型过程中尽量尊重路线之争,都各有所长,第二个目前国内数据库产品成熟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桌面生态要持续加强。第三个是竞争格局分散,给我们很多国产数据库厂商带来发展契机,但是用户角度需要做谨慎选型,不要迷信宣传,结合自己场景做好测试工作。为了降低风险,要把兼容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具体产品放在前面。要有技术敏感度,因为产业在不断变化中,要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


Q:目前国产数据库的渗透率什么水平?价格?

不同行业渗透率差异比较大,之前国内的数据库产品主要在政企或者业务条线比较多,金融、运营商包括互联网行业的渗透率其实不高。之前政企里面大概20%-40%,金融行业可能就5%-10%。


成本角度讲,国产数据库费用不比国外产品低,用户成本没有一下子拉得很低。有些厂商会做开源或者有价格策略,但是没有明显降低客户成本。


Q:目前国产数据库跟Oracle相比,差距主要在哪方面?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赶上来?

A:目前没有一个国产数据库产品能够跟Oracle在功能上做对比,我们现在不存在从Oracle换到某个,而是需要数据手段配合改造才能完成。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反而容易解决,业务简单但是并发量大。我觉得难的是大量中等体量业务,逻辑复杂,开发复杂,他们是比较难以去O的,需要本身我们的数据库能力和外围的生态能力,才能够保证完成这个动作,业务系统要做改造。


Q:为什么中信银行核心系统切换了国产数据库,能否推广到别家银行?

A:中信银行2016年就找了国内厂商共研,2019年上线,伴随着原始状态打磨,我个人觉得这个case比较特殊,不是标准商业产品切换了核心系统。目前一些头部银行核心系统也在做这块的尝试,对于国产数据库厂商是有机会的。


Q:国产数据库的技术源是什么,这次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情况说明似乎开源软件也不保险。万一掐断开源软件怎么办?

A:国内很多数据库依赖于开源技术,不是从零到一,比如MySQL,背后主要的支撑是传统商业数据库厂商。几个方面看,风险确实存在,比如你的数据库构建于标准开源数据库,特别像非开放协议,比如GPL,第二种情况是PG这样的产品,相对开放一点,这里面取决于企业对开源代码的掌握能力。如果国外断开,你可以继续用,但是不能共享技术生态以后,能不能继续发展要看你自己水平。第三个是国内有些数据库开源到国内的木兰协议,这个是能够做一定程度上规避的。


Q:国内金融机构选择的主要是哪几款数据库,他们因为哪些优势占据了比较大的市场?

A:金融行业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头部企业出来,我看到各家选择上面比较分散。包括以中间件形态的产品,比如GoldenDB和TDSQL,包括原生分布式产品,OB,TiDB也有,包括华为高斯系列产品都存在,大家选择比较多元。中小型企业也选择达梦、金仓,甚至是基于MYSQL这种开源封装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方向性选择。我跟很多金融企业交流,大家也都这么觉得。


Q:国家政策怎么倒逼企业选择国产数据库?

A:金融企业在新的采购流程里面,采购Oracle产品在政策层面限制比较死,不是一刀切,但是要控制国产化比例。保险行业有明确的国产政策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些事情。随着国家环境变化会去引导行业往这方面做一些发展,不同的细分领域会有不同的进度。


Q:有些大行基于开源路线做自研产品,是否会影响他们对第三方数据库使用。

A:我也看到一些大行的自研数据库产品,我们关注这个产品分几种类型,一个是跟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品,也有跟第三方公司合作的产品。我觉得是一种试水,谈不上主动去做。数据库是重投入的产品,一个企业没有五到七年是积累不出来的。我们现在还看不到金融企业对外输出技术,但是更多的是作为后备方案。


Q:不同行业国产数据库渗透不一样,需求是明显不一样还是共性比较多?

A:不同行业对于数据库基本诉求不一样,包括数据规模和数据访问特征。比如运营商强调海量数据承载能力,但是计算复杂度不高。但是金融企业数据规模大,对于复杂度要求也高,对于高可用性要求也高。所以路径选择上差异也明显,一些政企客户愿意选择国产数据库产品,因为功能能够满足要求,金融企业就慎重很多,因为应用场景比较极致。


Q:行业里面有很多玩家,打法是否差异化?

A:取决于企业的基因,云端产品比较标准化,交付起来容易一些,但是云数据库比较饱和了。线下部分企业打法差异很大,比如大厂和新兴企业,包括有的企业会在海外市场大力投入,没有一定之规。


Q:迁移的工作量占到项目比例多少?

A:我觉得数据库投入比较小(三分之一到一半),甚至少于应用改造部分,大量应用系统需要配合迁移的改造,还需要一些生态工具,包括数据对比,流量切换,都要周边生态工具支持。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国君计算机团队组织的行业专家电话会议,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属于公开资料,如需会议纪要全文请后台留言。


信创相关报告

1.如何研究一家信创公司?

2.操作系统的历史演进和国产化趋势(60页PPT)

3.东方通:生逢其时,国产春风一夜来(深度)

4.金山办公:确定性+可能性=高估值(深度)

5.神州数码:华为鲲鹏第一兵(深度)

6.中间件的国产化之路(深度)

7.中孚信息:防护、检查、监管三轮驱动,快速成长的保密安全领军(深度)

9.中国长城:ARM生态崛起的最大受益者(深度)

10.红帽:操作系统起家,云原生接棒,全球领军开源软件供应商(30页PPT)

11.为什么信创股票的走势都不忍直视?

12. 东方通:信创业绩兑现,验证成长逻辑(深度)

13. 关于华为鸿蒙的三个核心问题(深度)

14. 产业调研:撕开国产数据库皇帝的新衣

15. 一个在四季度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计算机细分子行业

16. 三谈东方通:中间件龙头要做操作系统了

17. 信创股票为何蠢蠢欲动

18. 金融信创到底多大市场空间?

19. 产业调研:银行信创专家如何看产业进程?

20. 信创行业极简研究框架

21. 科技有国界,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22. 对2022年信创行业节奏的判断

23. 从中移动信创PC大单看运营商信创进展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