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燃油车没了怎么办?别慌!

中国石化 2024-07-15

今天

小石头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

未来能源

前不久

小石头发起了一个讨论话题

让大家畅所欲言

想象20年后汽车的样子

有的网友坚定地认为车还是要加

也有网友认为会全面普及氢能

还有网友说或许会是

核动力车或太阳能



到底哪种能源才是

未来人类的“终极”选择呢?


今年初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

推进未来能源方向的产业发展


什么是未来能源?

未来能源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不了解?也别着急

今天,小石头带大家了解

地热、生物能源、海洋能

可控核聚变、氢能

总有一个是你感兴趣的~





地热

逐步走向世界大舞台














地热资源的特点


地热,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低碳、实用性强、稳定性好等优势,是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正日益走上世界能源大舞台。


我国地热资源约占全球的1/6,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约1.25万亿吨标准煤,深层地热资源潜力折合超过856万亿吨标准煤。


地热的开发利用方式

地热开发利用,主要有直接利用地热发电两种方式。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13.3亿平方米,折合装机容量92.4吉瓦,年可替代标准煤24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6000万吨。2023年9月,我国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


中国石化的地热开发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石化顺应能源转型趋势,坚持战略引领、加强产业布局、强化技术攻关,大力推进地热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走在了地热产业发展的前列。


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中国石化已建成了大规模的地热供暖系统,为全国各地提供清洁供暖,积极推进地热与多种能源的耦合利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冀、鲁、豫、陕等地

建成了庞大的地热供暖系统

更在雄安新区打造了环保的

“低热清洁供暖无烟示范城”



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地热+”业务

致力于将地热能源与其他能源相结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沿着黄河流域

打造中下游重点城市的地热供暖场景

为城市带来了温暖和清洁的能源




生物能源

驱动绿色生物制造














什么是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酶、微生物细胞,结合化学工程技术进行目标产品的加工过程,包括生物基材料、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等。


生物制造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没有高能耗,选择性也比较高,未来还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是一项负碳、固碳的绿色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受重视。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绿色生物制造,将在循环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传统方法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要消耗270千瓦时电和2.4吨蒸汽、排放二氧化碳880千克。如果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绿色生物制造,减碳效果将实现倍增。


对于生物柴油,传统碱催化法工艺简单,但对原料油质量要求苛刻,且废水较多。中国石化开发的超临界反应法对原料适应性强,不需要催化剂,非常绿色,可以制得酯基生物柴油。中国石化还开发了烃基生物柴油技术,催化剂寿命长、产品收率高,可以制得烃基生物柴油。



生物航煤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领域,航空业需要高量密度的液体燃料。而生物航煤可以极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生命周期可减少96%的排放,且无氮无硫,减少70%的颗粒物排放。


这些创新技术,开辟了可持续的能源化学品生产模式,大幅增加减碳效果,推动绿色发展。



氢能

绿色清洁能源中的潜力军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无色无味,完全零排放,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

年来,氢能产业发展应用显著提速,特别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燃油、锂电池车,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能速度、更强的低温性能等优势。

中国石化加快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条,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产业发展。


氢能交通方面,以国家氢能交通大动脉为基础,中国石化积极探索氢能交通走廊,着力打造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郑汴洛濮、呼包鄂乌、粤港澳大湾区7个氢走廊重点区域

相继在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川维化工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为我国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强劲支撑。


目前全国加氢站128座,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绿氢炼化方面,依托炼化基地大力开展集中式风电、光伏开发,布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利用项目,在新疆库车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3万吨/年绿氢项目、在乌兰察布推动10万吨/年绿氢项目,促进炼化业务化石能源替代。

首套自主研发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投产,牵头成立氢能产业链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助力国内制氢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


海洋能

继风光发电后又一绿色赛道














海洋能分为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近岸(海岸线20公里以内)可开发总量是6.4太瓦,但已开发的仅0.53吉瓦,还不足万分之一,潜力巨大。目前全球海洋能装机容量70%位于欧洲。欧盟预计,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容量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份额为0.5%~2%。


波浪能是品位最高、分布最广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人类未来能源希望之一。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气动式波浪能发电系列关键技术的主要瓶颈,波浪能发电有望成为继风光发电之后又一条非常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赛道,是战略新兴产业。


我国近岸波浪能技术可开发量为1.4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和南海一带。从全球来看,南北纬40~60度之间波浪能能量密度较高,而我国在北纬4~40度之间,能量密度约为20千瓦/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目前,海洋能开发正从单一装置向阵列化发展。海洋能阵列化开发具有兼顾用海效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度电成本、减小电能波动、提高整体发电效率的优势,是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必然途径,亟待技术突破。



可控核聚变

理想的“终极清洁能源”














在原子能的利用中,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成轻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则是将轻元素核(氘、氚等)聚合成更重的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


核聚变是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核聚变技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不会产生高放射性废料,因此可控核聚变被视作理想的“终极清洁能源”。


就全球发展来看,英国在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目标是验证其商业可行性,并建立世界领先的工业基地和核聚变发电厂。于2006年启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计划,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七个成员方共同建造一个托卡马克型核聚变实验堆,探索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


目前我国核能水平整体处于世界第一方阵下一步发展主要有两大挑战。一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核裂变反应堆,不断追求卓越;二是通过国家专项拿下核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技术。ITER是举全世界之力来攻关,我国也应该以举国之力发展可控核聚变,相关国企、高校、研究机构都应参与进来。


作为能源企业
中国石化始终坚持
走在创新创效前列
同时,将继续
为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努力为社会带来
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
能源解决方案
推动能源产业
向着更加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迈进


看完这些
你心目最有前景的“未来能源”是什么?
欢迎留言讨论~


end


更多阅读推荐(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一批新规今起实施!惠及上亿车主!

南海北部湾!传来喜讯!!!

太高了!竟把加油站建在这儿!

来源丨中国石化报市场导刊素材丨贺宇慧 胡庆明 张凌志编辑丨秦阿琪 梁一丹 刘锦妍 魏佳琪审核丨高宁 刘江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