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众人抱薪者,为啥总是冻毙于风雪?

私产人文 2022-12-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循迹晓讲 Author 赛艇队长

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为众人抱薪者,为啥

是冻毙于风雪?


©文\赛艇队长 编:瑞秋的春天




☄万恶的传统社会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为众人抱薪,就须明白自己是为理想而战,为良心而战,不要对收获感激抱有期待。能回报我们的,唯内心的无愧无悔而已。                          

◇ 处罚理由非常清晰◇ 可惜部分网友并没有买账


但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这种事可是无数次上演。
墨子是墨家思想代表,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
◇ 兼爱非攻,舍身救世
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放到二战爆发的时候来说,就是支持波兰,反对苏德。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在战国时期墨子便提出了这种思想,但是,在那时就不为各国的君主喜欢。原因也不难理解,想要征战四方的君主,理所当然的把墨子当作天然的敌人。你竟然帮助弱小的抵抗者战斗,在君主眼里这就是弱智。
在2000年后的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笃信丛林法则,两千年前更是如此,我强我有理,你弱你挨打,或者叫自我以上和平共处,自我以下丛林法则的戏码时有发生。
◇ 墨子给楚王讲城市攻防战
墨子就奔走在这些国家之间劝和,比如课本中经常提到的《墨子·公输》,墨子听说楚国打造一批云梯打宋国,墨子费劲口舌说服楚王,并解下腰带进行演示如何破解楚国的攻城,成语“墨守成规”就是出自此处。终于楚王答应不打宋国,可接下来发生了让人极度心寒的一幕,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是宋国人恩将仇报吗?谈不上,他们也不清楚墨子的付出、辛苦和牺牲。
其实从此处也能理解为什么墨家思想不受重视,自墨子之后就销声匿迹,墨家思想的推崇者多是社会底层,墨子的一生都是围绕着底层人士的现实生活展开的,因此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民众利益"的代表。
但问题是底层人士根本没有接触到这些思想的机会,如果真的有,那也是少数人。
再有就是决定社会主流思想的权力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而墨子的思想大都是在劝阻统治者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墨家思想一方面迎合不了这些原本就不知人间疾苦的上层统治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只有少数社会底层人士的坚持,没有统治者或者说是社会势力的助力,其最终的没落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此外传统社会频繁上演这种戏码,除了民众的冷漠外,还有统治者的打压,甭管是你做了再多的好事,只要被认为不符合基本法,就极有可能被当成人类公敌。
◇ 沈坤像
淮安才子沈坤,就是一个典型的冻毙于风雪之中的抱薪人。
沈坤是明朝的天才,34岁中状元,被安排在翰林院工作,一干就是15年,这15年时间里他没得到派任地方官员的机会,一直担任抄抄写写的闲职。状元郞的仕途困顿成这样,历朝历代难得一见。嘉靖三十五年8月,沈坤的母亲病逝于南京。按照礼制,他要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是为丁忧。
万万没想到,这次返乡波澜陡起。
此时淮安地区正在闹倭寇,淮安附近有明军驻防,人数不少,但官兵缺乏训练,骚扰老百姓挺厉害,对倭寇全无抵抗之力,一触即溃。为解决倭寇抢掠问题,嘉靖帝特别设置淮安巡抚一职,任命大将李遂来此专司平倭。
可惜李遂也经常失利,当地民众非常失望。正在丁忧服丧期间不忍看淮安乡亲被倭人荼毒。办完父母合葬之事,沈坤变卖家产,招募乡勇一千多人进行训练,保土抗倭。
◇ 明 仇英绘《倭寇图卷》中的倭寇
当地人把沈坤的部队称为“状元军”,它的出现,比戚继光的戚家军还早了一年多。状元军淮安重要路口设立岗楼,称为御倭楼,楼上可瞭望远处观察形势,楼下可盘查行人防止奸细刺探情报;沈坤把这群散漫习惯了的农民子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李遂对沈坤的军事才能很欣赏淮安渐成抗击倭寇的枢纽。
沈坤毁家抗倭,让淮安民众安居乐业,当地人应该感谢他。但是,也有人看沈坤抗倭很不爽。这个人就是淮安知府范槚。
他为啥不满?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官方抗倭和民间抗倭的问题,范槚负有保乡卫土之责。是官办抗倭。李遂是朝廷派来的抗倭大员,官阶比范槚高,他指挥抗倭更是官办,范槚没话好说。其他人抗倭,如果不听范槚指挥,就冒犯了他的权威,有搞事的嫌疑。
◇ 明 仇英绘《倭寇图卷》中的明军
沈坤的抗倭,钱自己出,人自己招,训练自己搞,仗自己打,纯属民办抗倭。沈坤抗倭,是因为官办抗倭不给力,才需要振臂一呼,以民间力量补官方力量之不足。这么一来,沈坤抗倭成就越大,越显得范槚无能。而沈坤还在设岗哨盘查奸细,这就给官府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有一次,淮安府的通判经过状元军把守的路口,没带证明文件,站岗的状元军不认识他,不许通行。这件事就是一个导火索,范槚向圣上参了一本,说他不仅扰民有术,居然还把国家公务员拦在门外,颇有谋反嫌疑。
熟悉点中国历史的各位可能直到,皇帝对扰民有数不怎么感冒,有时候扰民甚至还是圣上的旨意,而私自编练武装,修岗楼设路卡还不让国家干部过,这是难以忍受的。
因此沈坤被招回京师,披枷带锁关进诏狱。酷刑成了家常便饭,一甲一等的天子门生被大字识不了一箩筐的狱卒呼来喝去,这是对知识分子最大的侮辱。他终于抗不住,入狱不久就大病,很快燃尽生命,冤死狱中。沈坤人死案结,再无下文。

◇ 2019年,在淮安金牛墩一处施工工地内,挖掘出两块石刻墓碑,经现场勘察认定,这两块石刻墓碑系明朝嘉靖年间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著名的抗倭英雄沈坤及其夫人赵氏合葬墓。



淮安民间为他立祠祭奠,官方却没正式平反,更没有对屈死之臣的封赠。沈坤在历史上的定案身份,是一个冤枉的罪臣,尽管委屈,仍是罪臣。

七十多年后的崇祯朝,新科探花郎夏曰瑚来到沈坤的坟墓,触景生情,于是赋诗一首:蔓草连荒野,天高雁阵分。村翁谈往迹,英主宿雄军。箭簇沙场冷,牛羊夕照曛。最怜埋骨处,祭酒只孤坟。
在万恶的传统社会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为众人抱薪,就须明白自己是为理想而战,为良心而战,不要对收获感激抱有期待。能回报我们的,唯内心的无愧无悔而已。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