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杨 | 第二语言习得的九个主要研究问题

赵杨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1-12-26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专业性与大众性并存的学科。普通人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问题都可以发表一些看法,且不同人看法往往也不同。这是因为该学科探讨的问题,如“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人能学好外语而有些人不能”等,跟我们的现实经验联系紧密,不像量子力学那样,专业以外的人士只能敬而远之。同时,它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有独立于其他学科的核心问题,有比较完备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专业性与大众性这对矛盾,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常识和经验的引领下容易入门,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必须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


任何理论都是由概念和假说组成,都要对某些现象做出解释。第二语言习得这一领域需要解释的现象很多,如果把这些现象转换为研究问题的话,可以归纳为以下九个问题(Van Pattern & Benati,2010)。


01

第二语言的初态是什么?

初态(initial state)就是初始状态。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二语言始于第一语言,认为第二语言至少在初始状态一定具有第一语言的特征;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二语言始于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没有本质差别,两者都始于普遍语法。


02

第二语言能否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第一种是否定的,第二种是肯定的,第三种介乎两者之间,认为二语学习者在某些范畴上可以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但是在不同语言范畴之间的界面上(如句法-语义界面、句法-语用界面等)会存在问题


03

语言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超过了这个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将不会成功。


关键期这个概念本来是就第一语言习得提出来的,意思是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到了一定年龄就停止工作,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之前没有接触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他就不会获得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


后来人们把这一概念转用到二语习得上,认为二语学习者也存在一个关键期,超越这个时间点,他的二语就达不到本族语者的能力。跟其他问题一样,不同学者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04

第二语言是如何发展的?

第二语言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阶段性发展,特别是在句法结构上;二是按习得顺序发展,A 先于 B,B 先于 C,有内在顺序;三是发展中有变异,即使在习得某个语言特征的发展阶段内,也存在变异。变异有两种:自由变异(free variation)和系统性变异(systematic variation)。如在习得英语否定式时,学习者交替使用 no和 don’t(如“No look my card.”和“Don’t look my card.”),没有功能上的区别,这属于自由变异。如果在中介语中,这两种形式有了系统化的功能分工,就属于系统化变异。


05

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起什么作用?

显性学习(explicit learning)和隐性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两种信息加工模式。显性学习指学习者试图发现输入中呈现的规律性及其包含的概念和规则。隐性学习指的是没有这种目的性的输入加工(Input Processing),学习因而无意识地发生(Hulstijn,2005)。二语习得界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三种观点:二语主要是通过隐性学习习得的;二语主要是通过显性学习习得的;二语习得既包含隐性学习,也包含显性学习


06

输入和输出有哪些作用?

输入是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输出是指学习者为交际目的而产出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二语习得界就输入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些假说,如“输入假说”(Krashen,1985)和“互动假说”(Long, 1985),就输出的作用提出了“输出假说”(Swain,1985),但对它们在习得中的作用仍有很多争议。


07

个体差异对习得有何影响?

学习第二语言就像学习其他专业或技能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有影响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包括学能(aptitude)、动机、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等,如何界定这些差异、如何判定其对习得的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08

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作用吗?

这个问题是由教学作用有限性这一现象引发而来的。就教学的作用,目前二语习得界有四种观点:教学无用教学有用教学的作用受制于其他条件教学是必要条件


09

习得有哪些制约条件?

可以说习得研究的任何方面都与此问题相关。习得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受制于生成语法所宣称的普遍原则,如认知理论中的加工限制。此外,输入、互动、一语迁移等对习得都有制约作用。


(以上内容选自:赵杨,《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赵杨,剑桥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主编。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和社会语言学。



拓展阅读

《第二语言习得》介绍了二语习得的学科背景、研究方法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汉语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该学科的贡献,注重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平衡,着重训练读者的思维能力。同时,书中介绍的大量实证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提升读者的研究能力。


本书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学科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主要介绍发表于主流期刊的一些文章。




相关资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第二语言习得”课程的授课,我们还提供全书免费PDF版配套课件。如需获取PPT版本,请将您的姓名、学校、所教科目发送到guojiajia@fltrp.com。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查看: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电脑浏览器查看及下载:

①手机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后选择用手机浏览器打开,将网址复制到电脑的浏览器中查看。

直接访问“外研社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在网站中搜索“第二语言习得”。


关于“外研社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网”,点击了解更多



往期精选


编辑:吴晓静

美术编辑:张敢当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图书与资源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