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习班学员分享(3)|切勿假以他人之眼看世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期三小姐 Author 沈牵

2019年8月2日至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暑期高级讲习班在南开大学举办。期间,廖诗琴老师求学若渴,全程记录讲座资料,并撰写微信软文分享学习感悟,奉献三篇文章,以飨广大投身汉教事业、关注学会动态的朋友们。文章主题及内容仅表达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学会秘书处立场。

作者:廖诗琴

廖诗琴,本硕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先后任教于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目前为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文章中“牵”指作者。

2019年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与研究高级讲习班


 以下为第三天(8月4日)议题:  


讲座一

卢福波教授 & 梁晓萍副教授:

《会通汉语》之编写理念、特点特色

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 

讲座二

李恺教授:

高级中文教学学理及教法

——美国大学中文教学序列中的

高级中文教学 

闭幕式

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证书

今天早上本来的讲座计划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中国南开大学张洪明教授的“初中级汉语教学学理及技巧”,但由于张教授腿伤不能亲临现场,所以议题临时换成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团队介绍《会通汉语》这本教材。(在这里也祝张教授早日康复)

下午的议题则按照原计划进行。

早上张教授的讲座因故取消非常可惜,但下午李教授的讲座精彩绝伦。一个硬生生把自己口头禅改掉,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奋战在一线讲台40年的老师,确实让人喜爱和佩服。

《会通汉语》之编写理念、特点特色

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

教材编写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各个教学单位也都对此进行过自己的尝试。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团队在卢福波教授的领导下,历经五年才初步完成《会通汉语》,一共分为6级,每一级都有“听说”和“读写”两本书,1-6级共有12册课本。


1. 《会通汉语》教学理念确定的理论依据

汉语教材以什么理念作为编写的原则和依据,是由语言的基本功能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决定的。

语言的基本功能在于其交际性,语言的基本意义在于其使用性。

语言的使用性本质就是人类的交互活动,交互活动决定了交际要有动机意图、交际对象、交际语境、文化环境、情感态度及交际策略。

交际活动是话语的动态选择和实际应用问题。

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获得所学语言,标准是看学习者是否能利用所学目的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去激活与交际意图、交际语境的相关联系,实现做事的目的。

也就是说,只有教会汉语学习者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和运用汉语,才能说明学习者获得了所学汉语。

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语言实际动态运用中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2. 《会通汉语》确定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确定是否合理,需要通过是否顺应语言的应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检验。

语言的交际是交互行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最典型的交互行为模式是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输入、加工、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动态过程。输入和输出是语言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即

“输入”端——“听”与“读”

“输出”端——“说”与“写”

该交际过程决定了听/说/读/写过程的动态性和综合统一性。

《会通汉语》是一部从初到高完整学习汉语的系列教材,每个层级读写-听说两本教材配合,6个层级共12本,系统结构如下:

3. 功能+情景+任务三位一体,全面而系统地加以实现

 《会通汉语》以语言表达功能教学为主旨,将句法、功能、语篇与以任务、情景为交际手段的汉语应用融合为一,强调词语的搭配组合、结构的构成模式在特定语境中的恰当使用,所以聚焦点不是某个语法点,而是功能表达项的功能意义、借助的结构模式及其使用条件。 

《会通》每课前都有一个“基本功能项及内容”列表(1-4级各举一例)。

功能项不是语法点,是具体功能的表达模式,重在选用什么形式表达什么意义,需要建构功能表达项适用的具体语言环境。

《会通》一反其它教材体例,先设功能表达范例,再设课文,通常会把6-10个不等的功能表达项分散在4个左右的交际表达情境中作为运用范例。

每个功能表达范例后,紧跟着安排本范例中所用功能表达项的解释和训练,化整为零,在小的具体语境中逐一把具体功能表达项弄懂学会并掌握运用。

然后再将全部功能表达项综合运用到一个大交际语境中——课文,课文功能性地理解学习后,再做综合功能训练。

4. 即学即练,精讲多练的语言应用强化训练方式

徐杏蕊(2016)对《会通汉语 读写1》的调查显示,全书大小图片总量为702幅,12课中平均每课58.5幅,如此设计情景,供学习者运用汉语,在现行汉语教材中几近未见。

由于有大小语境、分散整合的反复学习操练,有效地实现了相似学习内容(核心要点)的复现运用,熟练掌握,理解记忆。

5. 非简单高频复现

《会通》通过读写功能表达范例、单项功能练习、课文、综合表达训练、文化读本、听说单项功能、综合功能训练来体现高频复现。

在生词复现率和功能项使用频次上,《会通》都有很高的比率,且功能项都是结合语境,有交际意图地多次重现运用。

6. 紧密贴合课堂,与教学节奏相应的教材编排

在卢福波教授之后,梁晓萍副教授就《会通汉语》的编写体例进行了更深入更详细的介绍,在此牵就不一一介绍了。

《会通汉语》的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印制了宣传手册,具体介绍可戳链接外国留学生喜欢的汉语教材可能在这里!

高级中文教学学理及教法

——美国大学中文教学序列中的高级中文教学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讲座就冲李恺教授这一场,就绝对不亏,公众号按部就班的整理搬运不能体现它的精彩的万分之一。

借用一同培训的小伙伴说的一句话,“这位60年代上大学、毕业就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看起来只有50多岁的教授,把课本上原本生硬的知识点(里程碑式的会议、事件)化作他的亲身经历讲给我们听,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这个历程的不容易。而我,真的是全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笔记飞速记、脑袋高速转。

前两天听卢福波教授和祖晓梅教授的讲座就有了读博士的念头,在经历了李恺教授的讲座后这个想法更加强烈。如果有在海外孔院工作一定期限,申请博士可以加分的政策,那我绝对去读博。

说个题外话,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在李教授知道我和另外一位老师都在美国教中学生后,送给了我们一句话,“我十分同情你们”。

这句话简直是对美国基础教育体系里面中文教师的现状进行的高度概括、精准提炼!

我去年报孔院公派教师时,就想去美国这个教育大国一探究竟 。结果经过这一年,我才发现美国发达的是在高等教育,至于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我也就呵呵哒了吧。所以要想教好学生,进大学工作只是最基本的条件。


让我们回归正题

李恺教授目前任教于美国欧柏林大学,已经有40年的从教经历。先后经历了1982年美国达慕思大学第一期短期班留学生、1982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等。

在美国,对于高级中文课程的界定一般是以年级划分的,一年级是“初级”,二年级是“中级”,三、四年级才是“高级”。

但其实这个“高级”也是存疑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也只是开始接触书面语而已,整体水平并没有超出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只有经过两、三年的学习,或者有到中国留学的经历之后,才称得上是所谓的“高级”。

高年级中文课程的整体设计

1. 美国大学的中文教学课程只能是综合课型。

2. 目标根据原有水平确定。

3. 教材多为自选,远不如初级中文教学时有较为成熟的教材。

4.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评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怎么开展。


对“高级中文课程”的要求

1. 没有明显语法错误,有较为丰富的词汇和较为连贯、准确、成句成段的顺畅表达。

2. 高年级学生的语音、用语及表述的差异性比初中级水平的学生要突出。

3. 要求教师熟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教材使用及个性特点,注重个别指导。

4. 教学重点应逐步倾向于书面语、提高阅读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5. 语法及语音纠正应该是随机性的,教学方法上要有所调整。

初级阶段经常使用的“唱歌学汉语”的方法到了高级阶段完全不适用,因为唱歌时声调完全不正确,不然你用《两只老虎》的调子分别来唱唱“打倒列强”和“大刀猎枪”?

到了高级阶段,就应该直接摒弃中介语,碰到学生说的病句千万不要被带着走,要让学生跟着你走。

老师要千方百计“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读、写的准备,而在听、说课上,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述。如果实在遇到东南亚、日韩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加分的形式来增加开口率。

老师就是要在学生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和自信,当然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业务能力、极高的责任心来支撑。李恺教授就敢在他的学生面前说,“李老师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想而知李教授的业务能力是有多过硬。

因为在美国,学生不会因为你的年龄和职位而尊重你,他们会因为你的能力而尊重你。


教材

1. 初中级中文教学都有较为成熟的教材,而高年级的教材则相对匮乏。

高年级情况不同,学生要求多样,对知识性文化性实效性内容要求较高,引入这些内容是必须的。

2. 至于国人所欣赏的“美文”,并不适用于美国学生。

文辞过于优美典雅,虽文采斐然,但学习者欣赏不了,无法模仿。我们需要的是平实自然、描述性少、说明性强,可以模仿学习的文字造句。

3. 如果有电子版的教材,我们不再需要词汇的注音、意解和翻译,应增加作者、写作背景、评论等方面的内容,使学习者对其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4. 所编的《中国文化面面观》,以中国文化现象为话题,采用“讨论-讲座-讨论”三段式。讨论时口语色彩稍重,句子较短,演讲则书面语多些,表述方式复杂些。

不过这本书只在清华大学IUP中文项目中使用,并没有出版。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教材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辨别口语和书面语。


语言与文化,讨论式

1. 高年级教学,要有较为丰富的、有一定深度和系统性的文化内容,不能再是浅薄的“文化碎片”,要有可供讨论的话题,要让学生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学习提高。

2. 要围绕教材内容随时引导出讨论话题,而不是在读完整篇文章后才进行讨论。随时进行的讨论,既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表述方式的。

3. 要尽量多使用新学到的词汇、句型、成语等表述方式,避免只用简单的、已经习惯了的表述方式。

在提问、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进度、话题、词语句型、表达方式,以及发言的普遍和均衡,注意调节气氛。

不要被“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所迷惑,老师要运转起来,让学生以为自己成了中心。老师要控制节奏、活跃气氛,要风趣但适可而止,不要滔滔不绝。


下面让我们来看实际例子

汉语里的关联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配件的螺栓,起到组合成句成段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关联词时要注重学生成句段的表述,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型且有一定逻辑性。在复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关联词教学是高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包括很多关联词在内的虚词源于文言文,多年以来语义不变地沿用至今,如“所以”“何必”“非常”等。

如在初级中文课的“其实”“既然”。

“其实”是“那个实在的情况”,“既然”是“已经这样”,这比让学生们把它们当做无意义的关联词机械记忆好很多,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有正确的运用。

再比如,“所以”是“在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于是”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常常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在进行关联词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或剧情而不能让学生随口造句,要培养学生的中式思维。

 “我们班有十个学生,其中有四个黑头发的,其余是黄头发的,其后我才发现其实他们都是美国人。


高年级中文必须加入若干文言教学,学文言而非文言课。

1. 中文古今并存及其延续性,主要表现在虚词的使用上。

2. 有必要在课上穿插一些文言句子并理解其意义,沟通古今,以今注古,以古例今。 

3. 文言文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作为现代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以提高、深化现代中文使用能力为目的的文言文教学。

另一种则是包括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在内的,以培养具有古文献阅读能力的文言专业课程。

4. 中国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中的文言文比例:小学占13%,初中上升到20%,高中比例则到48%,几乎是一半。

5.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列入文言的内容,其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受到文言训练,从而获得阅读古籍的能力,而是为了提高现代中文水平。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最大的差异是词汇,王力先生也说:“古汉语的问题,主要是词汇问题。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通的常用字大部分都是虚词,在文言文和现代中文里,虚词所占的比重都很大。

中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往往成为语法工具。一个又一个虚词把词汇连接起来,使句子具有意义。

文言虚词,几乎都保留着原有的形态进入了现代汉语,如“其实”“突然”“既然”“如此”“所谓”“可见”“可能”“然后”等。大部分国人非常喜欢用“然后”,好像不用“然后”就不会说话似的。

我们要求语言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演说者,有非常强的表达能力,一遇到问题就能指出来。

就像毛主席说的,“感觉的东西不见得能理解,深刻理解的东西才能感觉到。

关于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阅读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折衷法、功能法、任务法……


高年级中文的教学方法 

1. 不拘泥于某些“程式性”教学法,而是综合式。

2. “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无法之法,是为至法”。

3. 在教师控制引导下进行开放式教学,增加讨论、交流的内容。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讨论,勇于表达,同时注重写作训练,多写多改。


综合课程方式

一、讲练结合,学习、模仿、使用,输入和输出(避免入不敷出)。

二、讨论中的控制。

   1. 内容控制(角色与导演)

   2. 语言控制(定约式)

三、独立口头报告。

四、写作的反复修改:

   1. 一稿主要内容

   2. 二稿提升质量(书面语色彩)

   3. 三稿增加修辞、微调(典雅度)


容易引起注意和较为有意义的话题

传统文化

现代教育

公里和私立:学校和政府的关系

与欧美的比较

孔子的评价:教育的平等问题

经济发展与教育

中国式教育的特点

对高考的评价和欧美的大学入学标准……

能引起广泛兴趣(愿意说)

容易进行中外对照比较(有的说)

较为深刻的文化问题(避免内容浅薄)

有时效性(事先了解学生的动向)

敏感问题(引导学生辩论)


教师的语言积累与训练

1. 教师语言规范,长于准确表达。

2. 避免语病,不被学生的语言带偏。

3. 避免口头语。

4. 准确胜于“地道”,避免马路语言。

5. 对偏误准确分析。


教师的文化修养

1. 文化面宽而有深度。

2. 文史哲经多方涉猎。

3.避免浅薄与碎片化。

4. 诸子百家、易经、风水、历法、宗教。


教师的职业要求

1. 上课要有精神和激情,认真备课。

2. 要求严格,多理解和沟通。

3. 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方式方法,灵活反应。

4. 积累记忆,多读多记多背,涉猎广泛。


鲁迅曾经说过,“急不择言,不是你没时间想,而是有时间的时候你不去想。”所以说,任何事情,别人说了都不算,你要自己去看,而且要从源头上去看。“聪明”即“耳聪目明”,都是父母给的,我们应把“聪明”变为“智慧”,把自己变成百科全书,有备而来。每位老师都应该在实践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祝成功。

闭幕式

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证书

这次来参加培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种重新回到大学校园的错觉。南开大学是中国顶级大学之一,周恩来总理那句“我是爱南开的”随处可见。

曾经有一段时间以为我是在孤军奋战,但其实像我这样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到公派教师的人不在少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普遍都能吃苦、特靠谱,上一秒遇到问题,下一秒就能给你想出解决方案。

我相信这个修炼过程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道明的,也不是“坚持”二字就能配得上所有的辛苦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既然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出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学科并打开到了现在的这个局面,那就由我们继承下去吧。

李恺教授都毫不讳言,“自己也曾经迷茫过”,但是呢?答案全都在下面这个视频里。

与君共勉。

REC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