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到多少钱你才敢退休?没有钱的人生可能实现幸福吗?

吴珺 非虚构时间
2024-09-20


前段时间,一对80后夫妻存了300万决定退休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些人说我一辈子也攒不到100万,也有不少人说300万怎么够呢,他们一定还有副业……
那么,年轻人想退休,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没有钱可以实现幸福吗?
有这样一群被称为不消费主义者的人,他们主动选择了一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拒绝资本主义消费体系的裹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被众多人视为榜样的是一位名为海德玛丽·施韦尔默的德国老太太。


photo:Martin Bruckmanns


从一个立志改变世界的难民小女孩,到无数青年的精神偶像。
二十年无车无房无保险,她却过得比任何人都富足。
不被金钱束缚的自由真的可能吗?

对一些人而言,她的活法是一种挑衅;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她却提供了一种答案。


照片来自网络


海德玛丽194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两岁时为躲避二战战火举家逃难,在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涯中体会到贫富不均的炎凉世态,并立志改变这一金钱至上的世界。她曾担任过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创了不使用货币、以个体劳动直接换取服务的“供求交换中心”并风靡德国。此后她进一步挑战人类追求安全感的本能,散尽家产,以“交换服务”过上了一种不使用货币的生活,直到生命尽头。


这一“以自己为方法”的试验为其招来不少质疑的同时,也因其真诚与勇气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敬仰和效仿,并推动了全球不消费主义风潮的兴起。


(德)海德玛丽·施韦尔默 著,吴珺 译


无钱幸福为海德玛丽晚年自传,浓缩了她的不消费主义人生,曾被译为多国语言热销,并于2008年获得意大利蒂齐亚诺·泰尔扎尼和平奖。近日,译文纪实推出了该书中文版,今天恰是海德玛丽·施韦尔默逝世七周年,谨以译者吴珺的回忆文章纪念这位富足的先驱。
通往幸福的道路不止一种,或许海德玛丽的人生经历能给予你我另一种启示。


photo:Martin Bruckmanns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致海德玛丽

文 | 吴珺

无钱幸福》译者


3月23日,是海德玛丽·施韦尔默逝世纪念日。这位放弃金钱却收获了富足人生的传奇人物,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年了。她所向往并为之努力了一生的理想世界愿景,在这七年中离我们似乎更远了。不可否认,战争与疫情令世界更加失衡,人与人之间不得不因此更加孤立与隔阂。如果海德玛丽看到这些,她会对此做何感想?


之前更多钦佩的是她的勇气——世间不乏心怀大愿大爱之人,但真正做到以一己之力挑战金钱至上的生存规则并长期践行者鲜有,如此敢想敢做的她毫无疑问成为我心目中的勇者。


照片来自网络


与七年前相比,随着此次本书的重译再版,我对她的认知及理解更深了一层。事实上,她更是一位参悟到人生智慧与宇宙之道的智者。她的勇气源于她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她的人生经历令她成为一个更崇尚直觉智慧的人,她的很多思想理念与古老的东方文化高度契合。她的一生践行验证了“大舍大得”——“舍”到几乎一无所有,“得”到幸福自在的传奇人生。但她的理想从来都不局限于让自己更加富足,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以下为译者吴珺2015年8月访问海德玛丽记录


仲夏的德国,阳光明媚。在一个芬芳雅致的小花园里,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海德玛丽。之前在电视和照片中所见到的,是她十多年前的形象;如今的她,已经73岁高龄,虽满头华发,并因深受病痛折磨而格外清瘦,却依然精神矍铄,非常开朗健谈。她的声音轻柔舒缓,亲切热忱。与她虽是第一次见面,我俩却如久违的老友一般越聊越投机。



她从小花园的植物中现摘了一些翠绿的嫩叶泡了一壶“芳草茶”,味道清雅芬芳。煦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抬眼望去,园中满目青翠。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聊天轻松而愉快。


她将她的新著《福从天降的试验二——通往内心的道路》赠送与我,封面上的她正安然地坐在这个小花园中。



我向她赠送了一些从国内带来的礼物,她笑着说:“我多年过着没钱的生活,已经没有送别人礼物的习惯了。我觉得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件礼物,虽然听起来有些傲慢,可是我真是这么觉得的。我会为人们带来一些新思想,也能和大家相处愉快,人们喜欢和我呆在一起,比如这房子的主人。正如你所知,我从很早以前就没有自己的住房了。这房子的主人是一名医生,大概一年多前,她听了我在此地举办的一场演讲,对我的观点非常认同,我们因此一见如故。她这里随时欢迎我,包括我的儿女也能一起来住。由于我正在患病,所以她让我经常住在她家接受治疗。这里有一些先进的仪器,我可以免费在家里做超声波检查和足疗。想想看,多少人能有这种条件呢?人们总觉得我作为一个没有收入、居无定所的人生活品质一定很低,其实这又是一条证明,证明我自从过上无钱生活后,生活品质反而大大提高了。”


“你现在一直还在过着这种无钱的生活吗?”


“对,这种生活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我一直在持续这种生活。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我有医疗保险了。因为身患癌症三年,我不得不去医院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以前有很多人问我:你身无分文,如果万一生病了怎么办?我一直说:到时候看呗!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非常享受这种轻松自由的状态。我并不是想劝大家都想我一样放弃金钱,那是不现实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激励大家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探讨新的解决方案,共同改变这个社会金钱至上的现象。也有不少人来找我,希望我能带领他们一起做。我说:‘我只是给你们指出了一种可能性。路要你们自己走,我不可能领导你们做什么。’"


photo:Martin Bruckmanns


“以后还有写作的计划吗?出版社可以直接向你约稿吗?”


“我一直陆续在我的官网上写一些文章,以后我大概会把它们结集成书。约稿的事情只要找我女儿就可以了。”


“现在这本书被多少国家引进了?销量如何?在哪个国家最受欢迎呢?”


“这本书已经在荷兰、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出版,销量还不错,具体的数字我也不太清楚,意大利应该是销售得最好的。”


“德国现在有多少人在试验这种生活?”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这种生活,不过仍然是小范围内的。大家都在各自探索新的道路。我相信,改变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是社会发展必然的大趋势。当初我成立交换圈也是一种尝试,目前全世界各地都有了类似的交换圈。其实我的初衷不仅是交换商品,更希望通过交换让人与人之间能够近距离沟通和交流,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加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了解;光是单纯地交换商品其实意义并不大。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一些尝试,要想改变整个社会,需要更多人进行更多的尝试。这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我们任重而道远。”


photo:Martin Bruckmanns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与此同时,许多人也感受到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和匮乏。所以我觉得在中国,你的观点和故事正好能够帮助人们填补精神世界的空白,改变人们金钱至上的观念。希望有一天你能到中国访问并举办讲座。”


“我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你们的经济地位对全世界来说举足轻重。虽然我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不知为何我一直对中国及中国人充满好奇和好感,我非常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亲身感受你们的文化。台湾方面已经给我发了邀请,可惜我最近身体状况欠佳,我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无法长途飞行,等我身体有所好转,我很希望能够到你们国家看看。”


“那太好了!也许国内有机构可以邀请你到各城市的大学和公司做一些演讲,和听众们面对面的交流效果会更好。”


“我确实非常乐意给大家做一些演讲和讲座。在德国我已经不做了,因为我觉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了很多我的理念。但如果中国邀请我,只要健康状况允许,我可以继续为大家做报告,介绍我的故事和经验。”


“希望你的身体可以早点康复,希望国内的朋友能够在中国见到你。”


“谢谢!我现在确实对去中国旅行有些动心了,关键还得看我的身体。一切听从天意!我不去强求或者安排自己做些什么计划,看看我们是否有缘分吧!”


照片来自网络




和海德玛丽聊了将近四小时的天,她非常健谈,思维敏捷,观察力及其敏锐,仿佛一眼就能洞察人心。她说我是第一个与她深入交谈的中国人,她对我们国家的文化经济历史等非常感兴趣。我们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观念以及中医理念等有着出奇一致的认同。与她谈话格外轻松愉悦,很多时候你只要开一个头,她就知道你接下去想说什么。如果不是感觉她体力不支略显疲惫,我真想和她一直聊下去。


她身患癌症已经三年,好几次挣扎在死亡线上,虽身受病痛折磨,却完全看不出一丝悲观的情绪。我告诉她本来还和另一位德国作家华德福的石头爷爷约好了见面,没想到再见面的前三天他竟然身患癌症不幸去世了。她一方面表示惋惜,一方面却轻松地笑道:“还好你及时见了我一面啊,指不定什么时候我也忽然去了呢!” 听到这样的话,我越发能够理解她那本书中所描述所有的传奇故事都源自于她如此强大的内心力量以及看淡生死的平静豁达。


吴珺和海德玛丽


临别的时候,她两次真诚地和我拥抱。她瘦弱的身体令我格外伤感:希望上天能够厚待这位坚强自信无私的老人,减轻她的病痛,还她健康与活力,让中国的读者能亲耳聆听她娓娓道来的传奇人生。


在我们的交流中,她曾向我介绍过她书中未曾提及的“贴纸活动”,这是她后期发明倡导的一种能够让分享交流成为现实的可行性方案。她告诉我,这项活动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展起来了,可惜中国还没有。而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她希望能够将此活动引入中国。


小小贴纸饱含着海德玛丽的大爱,如彩虹般绚丽,散发着和谐与智慧之光。其标志的意义如下:绿色代表与自己的交流,黄色表示与对方的沟通,红色象征与社会的和谐,蓝色则意味着精神世界的统一融合。这些理念类似于中华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gib&nimm”这两个意为“给予和接受”的德语词也与大舍大得的智慧不谋而合。因此,我称之为“舍得贴”。



海德玛丽认为:“舍得贴”活动意味着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或是对邻居无私帮助,或是放弃多余财产,或是向陌生人敞开心扉,..... “舍得贴”活动可以有助于个人成长、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构建更公平的世界。“舍得贴”象征着一种新世界观: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正念的世界,一个用心对待而非头脑判断的世界……



这项活动简介如下:


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打印,或在www.timebrain.org网站免费咨询索要“舍得贴”粘纸。(该网站由海德玛丽的朋友罗兰Roland Myamoto公益赞助。)你可以把它贴在家门、汽车、行李箱或衣服上清晰可见的地方。贴纸的不同位置代表各类愿意分享交流的邀请:


汽车上——我愿意无偿搭载别人;

家门上——欢迎来我家暂住;

衣服上——我愿意和陌生人交流;

行李箱上——我愿意和你结伴旅行;等等诸如此类。


另外,海德玛丽还推荐了10条利用此贴开展正念生活的活动建议,详情可参见她个人网站中的相关内容:https://heidemarieschwermer.com


小小贴纸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其释放出信任开放、无私友爱的信号如彩虹般架起人们共享交流的桥梁。海德玛丽希望这项活动可以从小部分人开始,如星火燎原般,逐渐温暖感化启发更多人的融合加入。试想一下,当目之所及这绚烂的“舍得贴”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个我们向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是不是越来越近了呢?


而海德玛丽的最终心愿是:希望大舍大得的智慧能深入人心,不需要借助再这样的标志去区分和标识。当人们真正同心同德,当人类与自然真正和谐共处,一个无争无染天清地明的大同世界就不远了。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她给这个世界留下的精神财富及践行指南,在被这个战争和疫情冲击的时代尤为珍贵。她的心灯在她的个人网站上常燃不熄,希望她的人生智慧能持续启迪感召和照亮更多人,为风雨洗礼的世界带来更多色彩和光明。愿那彩虹般的“舍得贴”能印入每个人心中,把自我的微光融入和谐人类共同体的灿烂愿景中,同时也成就每个人各自的绚彩人。



《无钱幸福》

作者:(德)海德玛丽·施韦尔默

译者:吴珺

ISBN:9787532791491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海德玛丽194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两岁时为躲避二战战火举家逃难,在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涯中体会到贫富不均的炎凉世态,并立志改变这一金钱至上的世界。她曾担任过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创了不使用货币、以个体劳动直接换取服务的“供求交换中心”并风靡德国。此后她进一步挑战人类追求安全感的本能,散尽家产,以“交换服务”过上了一种不使用货币的生活,直到生命尽头。这一“以自己为方法”的试验为其招来不少质疑的同时,也因其真诚与勇气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敬仰和效仿,并推动了全球不消费主义风潮的兴起。

本书为海德玛丽晚年自传,曾被译为多国语言热销,并于2008年获得意大利蒂齐亚诺·泰尔扎尼和平奖。

 

作者简介: 

海德玛丽·施韦尔默(Heidemarie Schwermer,1942—2016),德国作家、心理咨询师、不消费主义倡议者。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梅梅尔,曾做过小学教师,接受过心理治疗师培训,并在多特蒙德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诊所。1994年,她创立了“供求交换中心”。两年后,她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践行不消费主义,直到生命的尽头。其自传作品一经出版即在德国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成英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等多种版本。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译文纪实系列书目 | 2013-2022只有买买买,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吗?
你厌倦了东京,也就厌倦了生活
在日本,每年有10亿件服装未售出便被丢弃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你是否也在“为房所困”?
成为房奴的20个月后,一对美国夫妇决定断供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非虚构时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